第38章 校慶典禮(第2/6頁)

“信得過。”林知夏點頭。

林知夏發話之後,其他同學紛紛附和。

萬春蕾不費吹灰之力,就成了編劇組的組長。這一場節目的質量,全由萬春蕾來決定,她頓時感到責任重大。她挑選了七位同學輔佐她。

*

當天下午,萬春蕾借用小教室,召開一場劇本會。

除了編劇組的八位同學,這場劇本會上,還有江逾白、林知夏、沈負暄三個人。

十一位同學齊聚一堂,捧起空白的草稿紙,苦思冥想。

萬春蕾握手成拳,拳頭支撐著下巴,宛如一座沉思者雕像。她喃喃自語道:“演什麽啊?你們想演什麽?”

沈負暄含笑道:“《西遊記》三打白骨精。”

江逾白嚴肅道:“《三國演義》火燒赤壁。”

沈負暄笑意更深:“哇,江逾白,你想演《三國演義》的赤壁嗎?那要怎麽分配角色?你是周瑜,林知夏是小喬?”

江逾白演周瑜,林知夏演小喬——這個假設,卻讓江逾白覺得不好意思。他知道,周瑜和小喬是一對夫妻。而他還是個初中生,不應當涉及成人的層面。此外,他和林知夏是好朋友,更不能扮演周瑜和小喬。

林知夏與江逾白不同。她根本沒考慮到“周瑜小喬是夫妻”的層面。

她只是平靜地分析道:“按照《資治通鑒》的說法,赤壁之戰,傷亡慘重。曹操逃跑的時候,道路泥濘,狂風大作,軍隊難以行進。曹操就讓一些病弱的士兵背著草,伏在地上,騎兵的馬蹄直接從那些士兵的身上踏過,活活踩死了許多人。”

林知夏描述的場景,震撼了整個編劇組。

“我們不能演赤壁之戰,”萬春蕾堅決地說,“張老師講了,校慶就得熱熱鬧鬧,喜喜慶慶,不要搞這種死傷無數的東西。”

編劇組裏的另一個同學問道:“那還能演什麽?《紅樓夢》裏的劉姥姥進大觀園?”

萬春蕾評價道:“劉姥姥進大觀園,溫馨、平淡、有趣。可是,它跟我們省立一中的百年校慶有什麽關系啊?”

編劇組再次集體沉默。

林知夏雙手捧臉,安安靜靜地望著同學。她既然加入了演員組,就不會越俎代庖,搶走編劇組的份內工作。

江逾白缺少林知夏的這份感悟。

江逾白直接建議:“省立一中的前身是1906年的一所學堂。我們設置兩幕場景。第一幕在1906年,第二幕在2006年。我們的小品對比一百年來的變化,弘揚‘博學慎思,修身明德’的校訓。”

省立一中的校訓是“博學慎思,修身明德”,結合了《禮記·中庸》與《禮記·大學》的名句。

江逾白才剛講完,沈負暄就感嘆道:“你這個辦法挺不錯,點明了百年校慶的主題,還能讓觀眾們記起校訓。張老師肯定特別喜歡。”

光線明亮的小教室裏,林知夏雙手按住桌子,忽地站了起來:“江逾白的辦法很好,我支持。”

編劇組的同學們,大多持有相同的看法。他們一時想不到更好的主意,索性全票通過了江逾白的提案。

萬春蕾更是風風火火地準備起劇本。她把劇本命名為《變遷》,又分成了兩個部分——1906年與2006年。

編劇組的同學們加班加點,趕在兩天內做出了《變遷》的第一版。

萬春蕾把重點放在了“女生讀書的機會”上。

她通過兩幕戲劇化的場景,還原歷史與現實——公元1906年,正值清朝末年,男女不得同校,女子學堂稀缺。公元2006年,省立一中同時招收男女學生,九年義務教育免除學雜費。女學生能在課堂上積極發言,女老師能在講台上教書育人。百年歷史推動了社會進步,也推動了教育的革新與發展。

《變遷》這個劇本,宣揚的是一種“回顧校史、熱愛學習”的精神。

編劇組的八位同學都對《變遷》很有信心。他們相互校對,確定版本,就把電子稿發給了沈負暄。

沈負暄帶著一幫朋友跑去學校門口的復印店,直接將《變遷》打印成36份,再帶給初二(十七)班的每一位同學。

大家拿到劇本,反復品讀,都說編劇們寫得好,寫得妙,行文流暢,立意很高,肯定能摘取“校慶節目一等獎”的桂冠。

班主任張老師也很喜歡這個本子。雖然這個本子,並不符合他“熱熱鬧鬧、喜喜慶慶”的要求,但他看出了台詞背後的精神文化,他非常欣慰。他鼓勵大家帶著學習的熱情,演出競賽班的昂揚鬥志。

張老師的高度贊揚,讓十七班的演員組、導演組、道具組迫不及待地開展了排練工作。

省立一中的初中部有一棟藝術大樓,樓裏共有兩個排練廳。百年校慶即將來臨,排練廳的档期難求,初二(十七)班只能在周二、周三的中午使用一個排練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