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第3/3頁)

當時的大清順治皇帝得到消息,直接下令禁教。其他耶穌會傳教士聞訊,立馬派代表回羅馬爭取,於是教皇改變策略,又頒布手諭表示同意。

然後多明我會反對,幾方爭執,教皇又頒布詔令,三項命令都不一樣,傳教士們對上述三項命令,不知道該怎麽辦,隨後二十余年間傳教局面就更為混亂。”

胤祉皺眉,保康也皺眉。

後面的事兒他們也大體知道一些。

宗教和政治總是掛鉤。大清越來越強大,對這些傳教士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大清幾次禁教沸沸揚揚,歐洲人稱為“教難日”。

再隨著大清和西方的來往越來越多,爭論的範圍擴大,直接上升到“中國禮儀威脅論”。

胤禛喝口茶接著解釋:“矛盾的激化在七年前,英吉利傳教會在福建堅決反對中國禮儀,再次把中國禮儀問題提交羅馬教皇仲裁。他的對頭立馬將事情告訴福建地方官……”

地方官上報,汗阿瑪本來打算好好說話,奈何教皇直接下禁令。於是汗阿瑪也直接下禁令。

朝廷動兵驅逐一大批西洋傳教士回國,封禁、拆除福建廣東小琉球等等地方的天主教教堂,就差沒說天主教是邪教。

“中國歡迎平等交流的耶穌會士,歡迎互相尊重習俗的耶穌會士…………中國民間祭祖、祀孔乃傳統文化之一部分,不與任何教派禮儀同日而語。中國對外國傳教士之間的爭論不感興趣,不插手……”

聖旨頒發,南方地方官直接規定,凡在大清之外國傳教土,凡尊重中國民俗禮儀並遵守《傳教規》者,領取傳教印票,繼續開展宗教活動,否則一律驅逐出境,犯法者按《大清律》嚴辦。

胤禛長長的一段“歷史”講完,眼神兒示意,還有不懂的地方嗎?

保康表示聽懂了,小小的驚訝:“這個時代,羅馬教皇在歐洲的權利都已經日趨下跌,他們還想控制中國政權?”

胤祉也覺得稀奇:“這事我當時在編書也聽說了,我現在還不能理解。他們是不是以為中國是羅馬教廷的‘新地盤’?”

胤禛一臉的一言難盡:“他們真就這麽認為的。開恩一樣弄一個‘八項準許事項’,好像他們是中國的‘上帝’。汗阿瑪氣不過,下令‘不允許西洋人在中國傳教,全面禁止。’”

保康眨巴眼睛。

“然後?”

“然後大清和羅馬僵持。歐洲各國反應不一。羅馬教廷內部分成兩派爭鬥起來。一派激進,揚言和大清朝廷屈服者,應該開除教籍被火燒死;一派主張溫和對待。”

保康點頭。路易十四反抗教廷幹涉法蘭西政務,英諾森十二世都去求和,更何況對待大清?

弄明白前因後果,弄明白他們之間的爭鬥已經白熱化,就差自己這一把火,考慮到大清的改革還需要歐洲文化的刺激,保康果斷出手算計那位“極端反中人士”以及他的朋黨。

不過由於大清商人告狀一事,他後來思考一番,心有顧慮:“從羅馬離開後,我們出發去西西裏島看看。”

頓了頓,“大清商人在外面國家受到委屈,應該多和我們說說。”

歐洲有一部分人自視甚高,歧視東方人,排斥大清人,他都不知道。保康眉眼糾結,覺得他應該知道,應該想辦法教訓教訓這些人。

胤禛嘴角一挑微笑,胤祉哈哈哈笑直接說道:“他們都是欺軟怕硬的人,也是看人下菜碟的人。別看他們喊‘歐洲中心論’喊得兇,提到保康弟弟就是頂禮膜拜。”

“這也是上次汗阿瑪規定,出海的大清人都要學習禮儀的原因。甭管是誰,首先要自尊自重,特別是做生意要誠信。”

保康聽得挺高興。大清人眼看富裕起來,文明禮儀方面更要跟上。他摸著下巴思考,出海的人,真不好管理。大清太大了,國內都不好管理。

不過他人在歐洲,暫時急不來。

…………

保康在羅馬這般“愉快”地呆十天,繼各種舞會和茶話會之後,新教皇登基典禮過後,他就開始看羅馬的建築,文化、歷史……吃美食、看美景,還喜歡自己逛在羅馬的小街小巷上。

當然,他有空也有和旺多姆公爵、歐根親王通信,交換彼此的情報。

路易國王收到旺多姆公爵的退兵請求不答應,奧地利皇帝命令歐根親王去支持其他戰場,保康小小的無奈,得知他們會盡可能地減少彼此的傷亡,近可能多“俘虜”對方的士兵,也就放了心。

九月初五,保康收到米蘭公爵的“通知書”,自覺此次意大利之行非常圓滿,掛念西西裏島的大清子民,來和新教皇本篤十三世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