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第3/4頁)

胤禛若有所思:“所以我們大清這宗主國的名頭不要也好。再怎麽藩屬國也不是自己的國家,出了事就知道求救,看你弱勢了就欺負上來。”

胤佑眼睛一亮:“胤禛哥哥說得好。要麽是自己國家的直屬地盤,要麽不要。”

頓了頓,“那英吉利占據英吉利海峽,怪不得可以趁勢崛起。這個大海洋的時代啊。英吉利海峽我們不好接手,但其他的,要不要趁此機會拿下來霍爾木茲海峽?”

“霍爾木茲海峽?”胤祉回憶一下地圖,重重點頭,“連接波斯灣和印度洋,進入波斯灣的唯一水道,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方經濟文化貿易樞紐。很可。”

胤祺:“我也覺得很可。上次那些匠人不是都說,大清需要石油銀礦鐵礦,偏大清不產這些?反正我們也不知道哪裏石油多銀子多,先多占地盤,多占占這些關鍵海口,到時候從外面運進來也方便。”

胤禛另有思考:“我記得霍爾木茲海峽。一百年前,葡萄牙的航海家進入這裏。現在葡萄牙守不住了,荷蘭、法蘭西、英吉利等等國家都在爭鬥。好像沙俄也要這裏?沙俄……”

“彼得沙皇野心勃勃。沙俄兵前年闖入伏爾加河流域我們的地盤,被四公主狠狠地打一頓。估計,現在就在琢磨其他地方的地盤?”

胤禛說著說著,眉頭皺起。兄弟們發現這個問題很重要,立馬神色一收研究起來。

“這次歐洲大混戰,沙俄和歐洲接壤,彼得沙皇一定不會放過這個‘漁翁之利’,他會不會趁機出兵?”

“應該會。但是沙俄和歐洲不是一家,沙俄和亞洲也不是一家。沙俄信奉東正教,歐洲人一定不樂意。我猜沙俄一進來,歐洲幾國會立即和好,先一起對付沙俄。”

“也不一定。如果是之前的沙俄,對歐洲有威脅。但是現在的沙俄,被我們打狠了,很可能歐洲人覺得它沒有威脅力,還會和它合夥謀私利。當年那奧斯曼帝國打歐洲,法蘭西不就是?”

哥四個分析一遍,沒有頭緒,胤祺轉身,揚聲高喊:“保康哥哥——保康哥哥——”

保康從自己的思緒裏回神,慢慢睜開眼睛:“這場戰爭總會有結束的一天,沙俄若參與進來,或者是一個停戰的契機。”

胤祺:“……”楞眼。

不單胤祺,胤祉、胤禛、胤佑也不明白。

要不說保康弟弟/哥哥這腦袋瓜子轉的快那,他們這朝夕相處的都跟不上。

胤祺不死心,接著問:“保康哥哥,現在很多人都在學習你的海戰戰術。”

聲音裏帶著著急,別人都學會了,自己拿什麽打?

保康:“當年西班牙稱霸海洋,其戰艦堪稱是海上的移動堡壘,主要仰仗的作戰力量是接舷作戰的士兵,而不是火炮。而英吉利之所以可以打敗西班牙,關鍵之一就是戰艦和火炮上的改良。”

“戰艦更快,火炮更好。我們現在輕松打勝仗,主要仰仗的也是戰艦和火炮優勢。西班牙人稱霸後,將戰爭征服和殖民掠奪視為榮耀,蔑視手工勞動和作坊制作。英吉利的各項技藝水平卻是突飛猛進。”

…………

雖然很驚訝,但哥四個都聽“懂”了。

保康哥哥完全不認為直布羅陀大海戰是他的個人功勞。他認為,打勝仗首先是軍隊上下所有人的功勞,是大清國整體實力的功勞。

西班牙人勇於探索,成為第一個“撿到金磚的國家”;英吉利人改良戰艦發展技藝,打贏西班牙;法蘭西人也發展技藝發展,還發展手工業、鉆研戰術……海戰上打贏英吉利,稱霸一時。

大清國這些年來不光改良戰艦,大力發展技藝,學習戰術,還遠遠地跑在前面,今天能夠在海洋上自由來去。

關鍵,實力!

哥四個頓時心裏都有一種緊迫感。

胤禛眉心一皺:“保康哥哥,我們的水師,可以和奧地利陸軍打嗎?”

“有歐根親王在,我們見識一番就好。而且意大利北部還有大量法蘭西駐軍沒回去,等我們到了,和兩方人打個招呼,只管要我們喜歡的地盤。”

…………

保康弟弟/哥哥不愧是保康弟弟/哥哥,瞧瞧這話說的,多麽天經地義,多麽理直氣壯。

保康:“……”

他本來就不是來和奧地利決一死戰的啊。

他只是聽說威尼斯很美麗。

保康迷糊,不明白哥哥弟弟們為何都認為他非常喜歡打仗。阿彌陀佛。能不打當然最好,“上兵伐謀”。

保康心裏定下計劃,康熙三十九年七月二十八,帶著大船隊來到意大利北部的一個城鎮,靠岸換取淡水,船隊修整,派人去給法蘭西統帥旺多姆公爵、奧地利統帥歐根親王,各送去一封信。

然後他就找來一份詳細具體的意大利地圖,悠哉哉地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