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第2/4頁)

孔尚任,孔家家族裏這一輩最受皇上賞識的文人,代表人物,經過十年艱辛和三次易稿,終於完成他《桃花扇》的寫作。

“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一曲南明王朝興亡的歷史悲歌。侯方域、李香君的愛情故事不光是他們的個人悲劇,還是明朝末年**、動蕩的社會現實,是權利階級的內部矛盾鬥爭,是年輕男女沖破重重枷鎖,為了愛情自由的以命相搏。

就和當初“人人傳唱納蘭詞”一樣,一時間大清“人人傳唱桃花曲”。皇上和朝廷煩惱,可有不能強行禁止。

朝堂上,除了皇上可能是年幼登基,除了納蘭容若、阿靈阿這樣家事的世襲大臣,其他的,哪個不是十年寒窗苦讀,十年官場沉浮,才得以在禦門大殿站穩腳跟?

他們都是老頭子了;他們本身就是“父權和夫權”的代表,這《桃花扇》對於他們而言,那就是“啪啪”打臉。

他們下面的文人幕僚開始動筆:知道侯方域家裏有妻妾嗎?知道李香君的出身嗎?知道侯方域帶著李香君回去家鄉後,他的家人遭受的侮辱嗎?

你們這些年輕人天天鼓吹什麽愛情自由,婚姻自由,這就是你們所謂的“自由”?不顧父母親人族人的顏面,不顧妻妾孩子的感受?

別說李香君不是自己願意的,別說這是她的父母親人的錯誤賣她入了青樓,也別說“秦淮八艷”長得多美,多麽的苦和難。那董小宛,為何就能“出淤泥而不染”,為何就能被冒辟疆的家人接受,做一個名正言順的妾室?

布拉布拉的一大通,不光原本激進派年輕人跳腳,就是那原本看熱鬧,不支持這出大戲的年輕人也冒出來。

好嘛,要說“秦淮八艷”是吧,是不是還要說一說“水太涼”?要不要說說“沖冠一怒為紅顏”?

這就是你們男子的道義?這就是你們男子的規矩?

滿口仁義,滿文章君臣生死相隨,關鍵時刻不如一名女子,你們眼裏出身卑賤的女子,李香君錯在哪裏?

她們作為青樓女子都能知道家國大義……對了,別說秦淮女子出身如何如何了,皇上他老人家早就規定了,廢除賤籍!

兩方人在小報上對罵,年輕人雖然沒有話語權,但有一腔熱血,更有一腔天不怕地不怕的氣勢,罵起來絲毫不留情面,把這老一輩人的羞恥事,不遮不掩地拿出來晾曬在太陽底下。

乾清宮,皇上因為熊兒子的日漸好轉心情大好,看著陰雨天也特好看,聽著雨聲也覺得特悅耳,捧著小報都看得津津有味,就是對著裏面那句“皇上他老人家”不大樂意。

他怎麽就成老人家了?小孩子嘴上無毛說話不牢。皇上挺在意他的年齡,全然忘記他都是做祖父的人了,代表子孫的八字胡早就留起來了。

五台山,皇後因為兒子的日漸好轉心情大好,面對五台山的春寒料峭心裏頭跟夏天一樣,聽著呼嘯的風聲跟唱曲子一樣,捧著小報,特歡喜地給兒子念。

念完開始她的日常碎碎念。

“你看,你汗阿瑪都成了‘老人家’了。你太子哥哥大婚了,你胤祉哥哥也大婚了,你胤禛弟弟也大婚了,你胤祺弟弟大婚了……都有孩子了,都是兒女雙全。”

“你看看你,你這還不醒來,額涅什麽時候能抱孫子?額涅也不求抱孫子了,額涅就掛念京城,額涅擔心啊,你再不醒來,你皇祖母忍不住要來五台山了……”

保康睡得香甜,好似聽到他額涅的話,眉眼間隱隱露出絲絲笑兒。

《桃花扇》的事情還沒過去,黃河和淮河再次發生決堤,幸好有這麽些年的治理,沒有造成大患,但仍舊牽動朝野上下那根敏感的心弦。

全國同心協力度過這次水災,治水大臣靳輔忙完這一年的春汛病逝任上,臨終之際念念不忘瑞親王當初的舉薦之恩,給皇上上了一道折子。

大意如下:

臣,靳輔,自康熙十六年升任河道總督以來,為了治理黃河,殫精竭慮,寢食不安……

黃河治水關系到江南幾省幾地百姓的存活,多少能人為了馴服它付出一生,臣不敢自比聖賢,只求無愧於心,對得起皇上的信重和萬民之托……

而政爭之烈甚於黃河。

江南道監察禦史郭琇因為臣的治河方案損害他自己的利益,便數次上書攻殲臣,不但將臣過去的功勞全盤否定,而且說靳輔無德無才,一切都聽命於其幕賓的指使。批評臣和其幕賓天天講築堤、修壩,只是因為一有築堤就要花錢,好中飽私囊。

其他朝臣紛紛跟風,紛紛攻擊臣,和郭琇有利益關聯的監察一系全面發力,給事中等人繼續發難,更有禦史上書說靳輔惡貫滿盈,揚言朝廷必須要殺靳輔以平民憤。

更有那於成龍者,雖為清官,但根本不懂治水,就放言批評臣,說臣沒有按照遠古傳說中大禹治水的方法來治河,這理由不僅牽強,而且無知到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