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第4/5頁)

可以說,之前的各種活動包括冊封太子,一大半原因只是因為平叛需要。漢家文人掛在嘴邊的那一套“與民更始”,“以昭維新”,“士大夫與國君共天下”……皇上根本無法接受。

皇上在緣飾漢化、倡導儒學的同時,一刻也不曾遺忘滿洲傳統。皇上的“冷漠”在漢家士大夫的心裏投下一層陰影。他們無意有意地對抗皇上,皇上因為三藩之亂的八年戰爭帶來的民族偏見、猜忌心理不斷加深……

保康在五台山喊出來一句“五湖四海九州同”,漢家文人痛哭流涕,瘋狂進京鬧事,可見其形勢。

保康小小的感嘆:“汗阿瑪一直說:‘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可是汗阿瑪再怎麽去拜祭明陵,也一直都有懷疑和不確定。懷疑滿洲能不能被中原接受,不確定滿洲會不會因此被漢化,失去自我傳統。”

“可是現在,汗阿瑪變了。關外相對落後的遊牧文化、中原相對進步的農耕文化,不斷的沖突和交融中,汗阿瑪確信他找到了滿洲文化的興起方向,並且充滿自信。太子殿下,你也當是。”

保康對太子露出鼓勵滿滿的笑容。

太子擡手捏捏保康弟弟的胖臉頰。

保康:“……”

太子又苦了一張臉:“最近我情緒激動多變,無處發泄,只能找保康弟弟說說話,實在是心裏苦。”

“汗阿瑪給我找的老師們,詹事府的官員們……我以為自己哪裏沒做好,我盡力周旋,今兒保康弟弟一說,我突然明白……從雅克薩回京後……”

從雅克薩回京後,他們的汗阿瑪對於太子出閣一事,鄭重異常,熊賜履、李光地、張英等等漢家文臣更是激動異常。

最後眾大臣集議,一致舉薦最博學、最清廉的湯斌正式做太子老師之首、詹事府之首。其余的詹事府官員,也都是平和、恭謹、恪守道義、實心任事之臣。

欽天監選擇吉日,皇太子的出閣講學大典,隆重肅穆。

太子的書法遒勁剛毅,端重而藏鋒,其筆鋒和神韻,儼然是大家名帖。

太子一身便衣,清朗自信、俊秀端方;太子面對所有人,姿態誠懇、言語儒雅,其博學程度堪比當世任何一個文豪大家。

太子高興於他出閣講學的成功,高興於詹事府的成立,高興於自己的“長大”。可是太子面對他“長大”的苦惱,不知所措。

保康就聽太子細細地說,詹事府官員們對他的教導,他們的汗阿瑪對此的憤怒和批判;他嘗試自己拿主意,結果兩邊人都有意見,打擊的他體無完膚;他必須在外人的面前端著太子的模樣,心底深處日益積累的壓抑……

保康:“……”

太子還說他面對他大哥的時候的壓力;他聽著弟弟們、宮人們、侍衛們、四九城的老百姓,都對保康弟弟笑口顏開地誇誇的難過……他聽著索額圖、湯斌兩方人爭論的迷茫……

保康:“……”

少年維特之煩惱,保康表示,他這個半吊子諸葛亮,他也不知道怎麽寬解啊。

保康站起來,上前一步一拍太子的肩膀,用他最鼓舞的語氣和表情:“這一切,太子你相信保康,這不光是太子的苦惱,也是汗阿瑪的苦惱,更是大清在摸索未來方向,必須付出的代價。”

“大清的未來如何,大清的該朝哪一個方向走,怎麽走?會有什麽困難……太子,你是太子,你不用去看大哥和保康,也不用去看任何一個兄弟、那些呱呱的官員,更不用搭理索額圖,甚至也不用看汗阿瑪。”

太子懵。

“……看什麽?”

保康特理所當然:“就看你自己。作為一個人類,你有哪些需求;作為一個少年人,你有哪些愛好?你都沒想過嗎?你不光是太子,還是一個普通人,明白?比如大哥喜歡練武,三哥喜歡讀書,保康喜歡玩樂……你喜歡什麽?”

“胤禛弟弟喜歡書法,胤祺弟弟喜歡美食吃喝,三姐姐喜歡醫學,四妹妹喜歡看歷史書和小報,你喜歡什麽?你喜歡什麽,就去做什麽?青春歲月就這麽一回啊,太子,你等你老了,到汗阿瑪這個歲……”

“數”還沒出口,太子猛地一戳他保康弟弟的腰,使勁地使眼色。

保康:“……”

皇上黑著臉進來,氣得來:“汗阿瑪這個歲數,怎麽了?”

熊兒子膽大包天。一開始說得有模有樣,結果說著說著就誘惑太子去“尋找那什麽青春”,接著還又嫌棄他老了,皇上覺得熊兒子果然每次都要氣他一回。

皇上一點兒也沒有“偷聽”的自我覺悟,生氣生得理直氣壯。

太子一看,趕緊起身行禮。保康鎮定地轉身,鎮定地行禮:“保康給汗阿瑪請安。”

擡起手腕一看他的小懷表,好不驚訝的小樣兒:“啊,保康和太子居然聊了大半個時辰,怪不得汗阿瑪找過來,是不是額涅著急保康用晚食?汗阿瑪,保康餓了,保康先去用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