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第3/4頁)

皇上心裏狠狠地松口氣,他真怕熊兒子要滅了沙俄。

父子兩個有了決定,沙皇在這裏經營多年,很得人心,他們這次打到沙俄兩百年之內無力對大清動兵就好,見好就收。

可是他們父子兩個這麽想,其他人不這麽想啊。

大清兵臨聖彼得堡,皇上和保康坐等沙皇派人來和談,可是大清這邊的將士們急於立功,眼看噶爾丹走了,就剩一下沙俄,豈能輕易放過?

一個個的,趕緊趁著沙皇還沒來投降,趁著皇上和瑞親王還沒明確下令的機會,不斷發起進攻。

沙俄疆內的蒙古人,比如那土爾扈特人,之前不敢掉頭打斯拉夫人只能偷偷摸摸逃跑,現在,土爾扈特首領揮舞著瑞親王送來的“友誼象征”,大聲疾呼:“我們要回去我們的故國。”

十五萬土爾扈特人一起呐喊:“我們要回去我們的故國。”

伏爾加河流域一個貧困的小村莊,一個年輕人站在馬上,也高聲呐喊:“我們是自由,我們要反抗!”

村民們無論男女老少一起跟著呐喊:“我們是自由,我們要反抗!”無數哥薩克人跟著高聲呐喊:“我們是自由,我們要反抗!”

…………

消息傳來,皇上和保康都小小的驚訝。

土爾扈特人要回來,要趁機起事反抗沙皇的高壓統治,他們可以理解,這也在他們的預料之中,可是哥薩克人?

阿靈阿摸著下巴,不確定地說道:“之前,我從哥薩克人的口中零碎得知,哥薩克人對沙皇對他們的奴役也有很多不滿,哥薩克這些年和蒙古人打仗,跟著斯拉夫人到處打仗,死傷無數不說,還經常受沙俄將軍的羞辱……”

“他們的女子還要承受繁重的稅賦,聽說生活非常艱難。”

容若猶豫片刻,也說道:“前些年就不斷有哥薩克人起事,當時蒙古人紛紛響應,我估摸著,他們天性追求自由,很快還會再有起事。沒想到是現在。”

“估計,是這次沙皇因為戰事的壓力,逼迫他們太過。”

師祖心裏一嘆:“阿彌陀佛。哥薩克人沒有自己的國家,又驍勇善戰。貧僧猜測,波蘭、瑞典、沙俄這些國家對待哥薩克人的方式,都是一樣。利用、打壓、不斷分化……”

保康:“……”

保康就聽著師祖、納蘭老師、阿靈阿討論哥薩克的問題,越聽越迷糊。

哥薩克人,誰能想到,他們作為沙皇的利刃,為沙俄的擴張立下赫赫戰功,可他們竟大部分都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一百五十多年前,農奴制在沙俄興起。在土地擁有者和大貴族的殘酷剝削下,少部分具有反抗精神的農民逃亡南俄草原。那裏水草茂盛、人煙稀少,又沒有強權,絕對是夢想中的家園。

南俄草原與中亞草原相連,金帳汗國衰亡後,這裏一直處於相對獨立的狀態,亞洲的遊牧民族也經常趕著牛羊來到此處時,雙方經常為了牧場而大打出手。

為了生存和自衛,他們自發的聯合起來。為了確保組織的穩定性,一系列的法規和準則被制定出來。這樣,代表自由、平等的哥薩克人就誕生了。

在不斷的戰鬥中,哥薩克人的軍事力量逐漸強大,但也引起了沙皇的不安。可他們能打仗,對於對於鞏固邊防具有重要作用,沙皇就開始籠絡他們,請他們幫忙鎮守邊境。

流亡者和自由者沒有國家的概念,更沒有沙皇需要的“忠誠”,他們經常混跡在斯拉夫人、土耳其人和波蘭人之間,這種半軍事化組織的存在就是對沙俄朝廷的巨大威脅。

如此這般,籠絡、利用、拉鋸中,過了一百年,沙俄國力有了長足發展,逐漸統治周邊零散地區,對於徹底控制哥薩克人的願望也愈發強烈。而與此同時,哥薩克內部也出現嚴重的貧富差距。

那些世代的哥薩克大家貴族,靠著戰爭積累巨大的財富,作為上層人不願輕易發動戰爭,更不願因戰爭而破壞與沙俄的既有關系。

剛從奴隸主手下逃出來的哥薩克人一貧如洗,作為下層人必須沿著前輩的腳步,去搶劫、去掠奪。不打仗,就永遠沒有出頭之日。

雙方矛盾無法調和,加上沙俄朝廷的欺壓,下層的哥薩克人不斷發動起事。可是他們沒有火器,起事也需要借助沙皇的力量。哥薩克人內部紛爭不斷,付出的代價卻是必須宣誓效忠沙皇,就這樣,越來越分裂,對沙皇的依賴越來越大。

在沙皇的手腕不斷翻轉下,哥薩克人成為沙皇的尖刀利刃。他們翻越烏拉爾山,將整個西伯利亞並入沙俄版圖,為沙俄的開疆拓土立下汗馬功勞。

他們南下,西征,北上,成為不折不扣的劊子手,成為兇殘沒有人性的侵略者。

因為沙皇說,他很樂意給予每一個哥薩克士兵很多的特權和領地,以換取每一位哥薩克男性為俄國服役三十年。只要參軍服役就可以分得三十俄畝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