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第4/6頁)

傻逼?小傻逼?皇上:“……”呆了。

皇上這才反應過來。

反應過來的皇上再看著某些人用大腹便便高大肥胖的身體唱“schnapp”,就覺得特辣眼睛,偏偏他還不能大吼一聲“你們不會德語那就不會唱”。

皇上每天聽著那完全就是:傻逼-傻逼-傻逼……傻逼-傻逼-傻逼……的無限循環,無忍可忍。

簡直!!!

奈何那曲子特魔幻,特順口,宮裏的妃嬪們有皇後娘娘帶頭,都喜歡聽,皇子公主們人前笑得得體,人後就跟著哼唱,就喜歡哼唱後半段的“Schni-schna-schnappi-schnappi-schnappi-schnapp-Schni-schna-schnappi-schnappi……”

皇上回來京城不到三天,面對這滿宮滿京城人自娛自樂吃飯喝水的時候都在哼唱的“Schni-schna-schnappi-schnappi-schnappi-schnapp-……”皇上都不知道他是怎麽給師祖寫得這封信。

絕對飽含熱淚。

師祖:“……”

師祖第一次因為小徒孫的頑皮擡手按按眉心。

滿語文字是結合蒙古文字,都是類似拉丁文字,用字母書寫,但又各有不同。滿語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後綴“mbi”。在發音上,輔音m、b,元音aga(雨) mbi→agambi(下雨),這樣使用。

“lambi”、“lombi”、“nambi”、“dembi”、“rambi”、“rembi”等等相似的後綴詞兒都是。在這些後綴中的“bi”發音清晰,前面的“m”則要與前面的詞幹最後一個音素相關,但無論如何,它總要發出一個鼻音。

師祖知道,這種鼻音在語言的發展過程中,往往隨著發音習慣的改變而產生“簡約化”的變音。

可現在,在滿語剛剛進關,還沒出現固定變音的時候,他的小徒孫因為德語的“schnappi”結合滿語的“mbi”,再結合那飽含深意博大精深的漢語精髓,創造了一個詞,偏他自己還不自覺但這就是一個罵人的詞兒,特開心地分享。

保康聽說他汗阿瑪給他師祖寫信了,樂器課一結束就跑來,一跑來就看見師祖端身正坐的靜候的姿勢,小心肝兒一顫。

師祖:“保康唱一唱,師祖聽一聽。”

保康立馬精神“抖擻”。

“師祖,你聽。”

保康又蹦又跳,放開嗓門高聲歌唱:“chbinSchnappi,daskleineKrokodil,Kommausgypten,dasliegtdirektamNil,Zuerst lagichineinemEidannschni-schna-schnappteichmichfrei,SchniSchnaSchnappi,SchnappiSchnappiSchnapp……”

師祖:“……”

師祖聽著聽著這果然是魔幻般的音調和節奏,不由地笑出來,看著小徒孫胖嘟嘟的小身板扭啊扭,臉上那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快樂,精靈古怪、頑皮邪氣的笑兒,更是笑容加大。

可是師祖怎麽聽怎麽能覺得有點怪怪的。

聯想到一幫小皇子小公主們,四九城的男女老少們,吃飯喝水的時候也哼哼……

師祖等小徒孫跳完了,唱完了,擺出來一副“求誇誇”的小樣兒,微微笑:“挺好,我們保康就是聰明。”

保康擺出來一個“飛翔”的姿勢,聽到師祖的話瞬間眉眼飛揚,喜上眉梢:“師祖,喜歡嗎?保康昨天看見有人騎著小毛驢,保康就想起來保康快樂的小毛驢,嘟-嘟-嘟-”

師祖:“……”

“很開心的調子。保康明兒寫出來師祖看看。”

保康高興地歡呼:“師祖,保康馬上去寫,寫完跳給師祖看。”

保康小心翼翼地來,興沖沖地走,紅色的小架勢鼓起來,一陣小旋風一般,師祖對他身影消失的方向無聲地笑。

石溪道人等快樂大師的身影看不見了從外間走進來,也哈哈哈大笑。

“子曰:鄉願,德之賊也,初不懂鄉願為何物?後翻閱古籍,曰:孔聖人見了鄉願則‘辭而疾’復‘取瑟而歌,使之聞之’,又說‘過我門而不入我室,我無憾矣’。”

“我由此觀之,孔聖人是討厭鄉願之人。然還是一頭霧水,鄉願到底為何人把孔子氣成這樣也。後讀到孟子,孟子說‘言不顧行,行不顧言,則曰古之人,古之人,生斯世也,為斯世也,善斯可也,閹然媚於世者,是鄉願也。’”

“不光如此,孟子似乎對這類人氣之入骨,卻又無可奈何。又說‘居之似忠信,行至似廉潔,眾皆悅之,自以為是,而不可入堯舜之道,故曰德之賊也。’可到底何為‘鄉願’,老道今兒是明白了,哈哈哈哈。”

石溪道人笑得暢快,師祖也笑得開懷釋然。

世人分四種,一曰中道之人,類似聖人;二曰狂士,狂簡進取,不忘其初——這種人很仗義,依據自己的性格做事;三曰狷士,無大志而能潔身自好者謂之狷;四曰鄉願。

一副道德的面孔,穿一身文章的衣服,口裏講的是堯舜的故事,無論你說什麽他都言曰良心,言曰真善美,見到類似李逵、魯智深等等人的行為只是喝彩,然叫他自己去行動,則逃之夭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