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第2/7頁)

娘娘公主們包括太監宮女們都哈哈哈,接著豎耳朵聽。

太皇太後出來漱芳齋,笑著和右手邊的皇帝說道:“這個容若去了五台山,怎麽就這麽樂呵那?之前他額涅進宮還說擔心他水土不服,現在我聽說,醉酒都沒了,還要戒酒?”

皇帝剛剛笑得太多,腮幫子酸需要緩一緩,太皇太後左手邊的皇太後先笑著開口:“是不是廟裏清修,不讓喝酒?阿彌陀佛,這也是好事。”

皇帝能說容若是被他那熊兒子鬧騰得不得不戒酒嗎?不能。

“容若現在為人師者,一言一行自當嚴謹。”

…………

太皇太後和皇太後都表示,不相信。

皇帝眼神誠懇:“皇祖母,皇額涅,是真的。容若來信說,他教導保康一直非常用心,保康畢竟才三歲,不能拘束著。這次對‘象聲’的改變,就是他和阿靈阿一起陪保康玩樂的時候靈感一動,想到的。”

皇帝說的是實話,雖然是半個實話。

太皇太後和皇太後一起轉頭打量皇上,發現他眼神真誠無偽,嘖嘖稱奇。

“容若還有做老師的天賦?”這是太皇太後。

“皇額涅,不光是做老師的天賦,我認為,更難得的是這份用心。”這是皇太後。

阿靈阿照顧自己外甥,那自是盡全力,沒想到這納蘭家的容若……也真的上了心。

太皇太後和皇太後不由地擔心,和索額圖一樣的擔心。

難道,納蘭家和鈕鈷祿家要聯合起來?

皇上:“……”皇上能說他當初派容若去五台山純粹就是……哎,情緒激動加上被熊兒子刺激的。

皇上想起他給熊兒子準備的哈哈珠子人選,摸摸鼻子默默不做聲;太皇太後和皇太後對視一眼,也都是沉默。

那個快樂的小胖娃娃……

太皇太後沉默片刻終是開口:“宮裏頭一歲兩歲的小阿哥,不若就穿穿保康之前的小衣服。”

皇太後一愣,面色哀戚。

皇上也愣住,表情哀傷。

前些年宮裏頭接二連三地夭折孩子,在保康之前,十個兒子只養住三個……這兩年宮裏又有五個小阿哥出生,滿以為精心養著都可以養住,可前些日子又夭折一個。

保康雖然才三歲,確實是他們兄弟當中身體最康健的一個。

太皇太後和皇太後回去自己的宮裏念佛;皇上回到乾清宮坐下來,一時間又回想起保康的頑皮,保康剛出生的時候的模樣。

那個時候啊,保康一出生他就相信這個兒子一定可以養住,而他會有兩個康健的嫡子長大成人。可是……他沒有留住其中一個。

皇上攤開右手,五指伸開又握緊成拳。

皇上安排人去五台山取保康以前穿的裏衣裏褲之類,晚上還特意去坤寧宮和皇後說了一聲,惹得皇後娘娘又是大哭一場。

宮裏的三大巨頭商議這些事情,其他人當然都不知道,他們發現三大巨頭對“新象聲”一事都不出聲,不出聲就是默許,當然是再無顧忌地樂呵。

皇後娘娘因為納蘭容若不光真心教導她兒子,還對她兒子花這番心思,又哭又笑的,一連聲地催促自己的奶嬤嬤去給明珠家裏送謝禮。

法喀通過弟弟的來信對事情的來龍去脈非常明了,可他也朝明珠家裏送厚厚的謝禮。

其他同僚門人,一個個,都一臉笑地去找他們的明珠大人打聽。

明珠大人:“……”

奈何就連皇上也跟著湊趣,說容若不光有經天緯地的治國之才,還有一番雅俗共賞的文人趣味,早知道就應該早鍛煉布拉布拉。

明珠大人面對這些誇獎和謝禮,迎著其他人那“意味深長”的目光,舉動言詞只能是誠懇的謙虛和歉意。

保持一副想來個“皮笑肉不笑”也笑不出來的僵硬臉一連好幾天,一轉頭,破罐子破摔也去和福晉他們聽笑話。

滿京城都是各種笑話段子,甚至還有文人說要去五台山請教容若先生……索額圖聽著這些消息,特別是老對頭明珠家裏的反應,氣得這幾天看什麽都不順眼。

幾天沒睡好的他,臉上掛著兩個大大圓圓的黑眼圈。

可他進宮和太子殿下“說說親近話”,太子殿下也在興致勃勃地和他說“新象聲”;偶爾跟著門人家人一起聽著說書人說的段子,他自己也忍不住笑出來。

接二連三的事情都是從五台山開始,索額圖愁啊,明珠也愁啊,只有法喀最安逸歡樂。

至於大阿哥和太子殿下的反應——

上課的時候,用飽含期待的目光看著他們的老師們,看得他們的老師們恨不得大聲呐喊“我們不會寫段子”。

私底下的時候,兄弟兩個難得配合默契,一起暗搓搓地琢磨怎麽給保康弟弟再寫封信,訴說他們聽“新象聲”的歡喜。

就連胤祉,同樣三歲的胤禛小阿哥,也在他們身邊宮人的大力鼓勵下,有模有樣地,連寫帶畫地,給他們的保康弟弟/保康哥哥寫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