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謝大奶奶的禮物

臘月二十三, 小年, 按習俗,今兒得祭灶。

俗話說“男不拜月, 女不祭灶”,李滿囤家只李滿囤一個男人,祭灶, 他當仁不讓。

不過,祭灶得在傍晚,在此之前,準備祭桌祭品,還都是王氏的活計。

家裏祭灶的東西都是現成的, 王氏在收拾了早飯碗後,便就端出針線匾子來做活計。

正月裏不能動針線, 而家裏的過年的事又都已忙好, 王氏便乘著年前趕些活計。

李滿囤則在前廊劈柴。李滿囤勤勞慣了,閑不住。所以, 即便他已經劈出夠燒一個正月的柴火, 他也依舊覺得不夠––二月就不燒柴了?

生命不息,劈柴不止,這就是李滿囤平常消遣的真實寫照。

劈柴正酣,李滿囤聽到有人打門,便趕緊跑去開門。

結果打開門,李滿囤見到的卻是謝福和他的騾車。

“李爺,”謝福拱手:“我家大爺和大奶奶使我來與貴府送年禮。”

李滿囤……

謝家大爺, 李滿囤知道,但大奶奶,李滿囤糊塗了,他壓根不認識啊。

話說,他和謝家大爺之間做的是交易,這男人做交易,女人跟著摻和什麽?

但俗話有說“伸手不打笑臉人”,李滿囤雖然一時摸不著頭腦,還是把謝福請進了門,然後便看著謝福自騾車上搬下了一堆東西。

“這黃酒四壇、茶葉四罐、蜜餞四包和點心四包,”謝福告訴李滿囤:“是我們大爺送給李爺的。”

“這個匣子和這四匹布,是我們大奶奶送給貴府太太的。”

“這兩個匣子,則是我們大奶奶送給貴府小姐的。”

李滿囤見來的禮裏面有給王氏和紅棗的禮,方明白謝福左一個大奶奶,右一個大奶奶的用意。心中極為感激。

俗話說“夫榮妻貴”。想城裏謝家大奶奶,那麽尊貴的一個人,憑啥給他媳婦王氏一個村婦送禮,還不是因為她丈夫看重自己?

謝家大爺能以家中女眷的名義與他家女人和女兒備禮,單這事本身就是對他的極大尊重。

李滿囤原就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的性子,當下便就思索當如何給謝家大爺回禮。

李滿囤家過年的東西雖然不少,但都是大路貨,不稀罕。而且,李滿囤雖不知道謝家送來的三個匣子裏裝的是啥,但只瞧三個匣子的紅色油漆和謝家送王氏的四匹帶著折枝花樣的細棉布,李滿囤就知道匣子裏的東西一準的便宜不了––城裏的布莊,都還沒這帶花的棉布賣呢?

苦思良久,李滿囤拿了兩條臘肉、兩條腌魚、一壇子鹹鴨蛋、一口袋幹粉條四樣禮物拿竹筐裝了。然後李滿囤也顧不得字醜了進屋拿筆墨寫了一張用草木灰做灰泥蛋的紙包了家中僅存的兩個泥蛋。最後擱紙外李滿囤又加裹了層油紙,放到筐裏。

李滿囤把竹遞給謝福道:“福管家,這些都是我自家裏做的。”

“托您帶給謝大爺和謝大奶奶嘗嘗,也是我們的一點心意。”

送走福管家,李滿囤方打開三個匣子。

謝家送王氏的匣子裏,是一副包含挑心、頂簪、分心、掩鬢、釵簪以及耳墜的全套九件,金色累絲蓮花桂子圖案的頭面。

李滿囤瞧那頭面小巧精致,但入手卻頗有分量,便知這幅頭面絕不是普通的銅鎏金,最少也是銀鎏金,甚至根本就是足金。

王氏瞧見那頭面也是咋舌。李家氏族只長房有一套十三件、只傳長媳的銀頭面。似於氏、郭氏、錢氏都是只有三支、五支鎏金的銅釵罷了。王氏可沒有銅釵,她平時梳頭用的是她娘家陪嫁的三根木釵。

王氏以為她終於得了一套銅鎏金頭面。

使慣了銀子,現在的李滿囤已經知道曉貴重的金銀會在隱蔽處打上銀號和工匠的印章以便鑒別真偽。

李滿囤將頭面中最見分量的挑心拿出來,擱手裏細看,最後果在那挑心的背面看到了“足金”的字樣以及首飾鋪子“老金記”和工匠的戳印。

真是足金!

驚嘆中李滿囤將匣子裏九樣首飾的印記一樣樣看過,然後又一樣樣地放回去。

看完所有首飾,李滿囤把匣子合上遞給了王氏,囑咐道:“這匣子,你好生收著。”

“這頭面都是足金。”

“咱雖不知道足金值多少錢,但一準比銀子還值錢!”

足金的價錢,李滿囤是真不知道。這輩子他見過的人,能到的地方從來都是只有銅而沒有金。

王氏聽到足金這個字,也是有些發暈。村裏人家常口頭說的金,其實指的是銅。一般莊戶人家連銀子都沒有,又打哪裏來的金?還是足金?

“這頭面太貴重,”李滿囤道:“比族長家的那套還貴。”

“這頭面到底值多少錢,咱現在也不知道。明兒我得閑,倒是到城裏銀樓瞧瞧,心裏也能有個底。順便也與你買兩根銀簪子回來梳頭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