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第3/4頁)

而且,皇後既是為配合太子,那她挑出的畫像,事先必也會讓太子過目,然後才會拿到貴女們面前。

這就說明,至少在一兩個月前,皇後挑選畫像時,太子對岑嘉樹還是青眼有加的。

才不到兩個月,太子對岑嘉樹的態度就從首肯變成了冷淡,甚至有幾分抗拒。期間發生了什麽?實在耐人尋味。

相比太子的冷淡,恒王對岑嘉樹倒是熱情高漲。

他甚至主動轉向蕭明徹與李鳳鳴這邊,含笑搭話:“老五昨日沒在,想必對岑嘉樹不甚了解?”

“願聞其詳,有勞恒王兄。”蕭明徹敷衍一句。

恒王順梯子就爬,當即侃侃談開。

原來岑嘉樹的祖上是“良進貴”,也就是向朝廷捐了一筆巨資,得了賜爵。

這個賜爵襲到岑嘉樹祖父那輩,就已滿三代。

按齊制,若他祖父過世,這賜爵就將被朝廷收回,岑家將重歸平民。

李鳳鳴心有疑惑,偏頭湊近蕭明徹,低聲問:“他父輩怎麽沒有謀求再請賜爵呢?”

這不合常理。

既家中賜爵將要襲到頭,正常情況下,岑嘉樹的父輩就會積極斂財,再向朝廷捐請賜爵。

蕭明徹未直接答話,而是借問恒王:“恒王兄,今年的賜爵名單裏似乎沒有岑家。可是岑家敗落了?”

恒王笑道:“要說敗落,那也算,也不算。這話要看怎麽說。”

岑家幾代人積累下來的財富,幾乎都傾注在小輩子弟的教育上了。

但人的資質這種事,實在要看點天意。砸了那麽多錢,幾代子弟裏真正有水花的,似乎就一個岑嘉樹。

今年夏望取士的應選士子中,世家貴胄子弟不少,更不乏已有佳作被舉國傳閱的成名才子。

岑嘉樹並非京中人,卻能在如此強手環伺的情況下早早脫穎而出,在夏望取士正式開始之前就在京中打響了名聲,這可不是光憑好看的臉就能辦到。

縱有岑家在背後傾盡家底為他運作,也得他自己本身底氣足,扶得上墻才行。

偏他還真是個扶得上墻的。

“……岑嘉樹在今年應選士子中,家世不占優,但才學及師承卻少有人能比。”

恒王如數家珍,顯然提前對岑嘉樹下過一番功夫。

“他的授業恩師們皆不在朝,卻是齊國有名的隱士大儒。”

聽到這裏,李鳳鳴實在忍不住好奇了:“恒王殿下說,他的授業恩師……們?”

“對,他授業恩師並非一人,”老容王樂呵呵地接話,“而是四人,號稱‘善溪四野老’。”

這四位的年歲與行宮裏的太皇太後差不多,在蕭明徹皇曾祖父還在世時,才名就舉國皆知。

不過,在先帝登基後,這四人齊齊辭官歸隱,去了寶山郡的善溪邊結廬而居,隱世治學。

如今幾十年過去,年輕後生已不太清楚這四人當年在朝中是如何風光,只知他們是德高望重的淵博隱士而已。

據說,他們時常開壇講學,有教無類。寶山郡許多人都曾前去聽教,不拘山野匹夫還是年輕才子。

老容王說著說著,笑了起來:“這幾個老狐狸,確有真才實學,但絕沒有世人以為的那樣清高。他們啊,當年在朝中哪個不是人精?辭官歸隱後玩起沽名釣譽的把戲,那真是殺雞用了牛刀,將天下人唬的信以為真。”

李鳳鳴笑望容王叔:“容王叔何出此言?”

其實她已猜到是怎麽回事,不過是給容王叔搭個話而已。

世間各國,歷朝歷代都不乏這樣的人。

這類人通常都有幾分真本事,卻是因各種不可說、不得已的理由被迫遠離朝堂。

但他們不會對世人承認是被迫,往往就會造個清高遁世的假象。

然後開壇講學、教授弟子,不著痕跡地高價販賣自己的才學。

這種事,雙方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只要沒教什麽歪理邪說,朝廷通常不會過問,有時甚至會順應民意,封他們個“布衣客卿”之類的虛銜。

“哦,你是魏國嫁來的,此前大約沒聽過他們的名號,自不知其中掌故。”

老容王笑容慈祥,耐心地為她答疑解惑:“那四個老不休,普通人說起他們來,都道他們是遠離朝堂,高潔不問塵俗。幾十年來頻頻開壇講學,說是什麽人都能前去聽教,可真去聽教的,又有幾個會兩手空空呢?”

若真空著手去,只怕連大門都進不去。

這幾十年來,他們公開承認為入室弟子的,只有兩位,而其中一個就是岑嘉樹。

“你只需想想,他祖父還活得好好的,家中賜爵還在,卻無財力再請賜爵,就能明白岑家這些年往善溪擡了多少真金白銀。”

岑嘉樹打從幼年開蒙起,在善溪的時間就比在岑家多,算是在他們四人跟前長大的。

直到今年進京參與夏望取士,才算正式出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