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農門天驕【11】(第3/4頁)

他本來就不是學文科的那塊料,枯燥乏味的背誦與文言文,讓他抓狂,他以前逼自己努力學習是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環境,他不甘心一輩子做個平民百姓在地裏刨食。

但現在他抱上了堂兄的粗大腿,又能自己賺錢了,那麽他就沒有逼自己讀書的動力了。

經商使他快樂!他愛經商!

元嘉見楊三柱真的下定了決心,便道:“你既然想好了,那就放手去做吧!不過前期你可能要步子放緩一點,先改農戶為商戶,盧家是不錯的合作夥伴,一步步來。至於以後……”元嘉勾唇一笑,拍了拍楊三柱的肩膀,“以後哥罩著你!”

楊三柱心中激動的應了下來:“好嘞!元嘉哥,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心了!”

元嘉也沒有在平安縣多待,他把自己在京城的地址留給楊三柱之後,又跟平安縣縣令打了一聲招呼,讓他多多關照一下楊家,才帶著楊父楊母去了京城。

回到京城之後,元嘉的探親假就結束了,他正式入翰林院上班。

翰林院裏的官員都是科舉入仕的進士,但進士與進士也自然而然的分派別,比如寒門學子與世家學子就玩不到一塊去,同科進士是同年,關系要親近一些……

元嘉與同一屆的狀元榜眼自然而然的抱成了團,不過這個小團體很快又分崩離析了,因為元嘉和榜眼是寒門學子,狀元是世家子。

元嘉又和榜眼一起加入了寒門學子的團體之中。

加入團體陣營是必然的,試圖遊離中立的,多半就跟翰林院裏那幾個勛貴之子一樣,被所有人排斥冷待。

如今世家雖勢大,但皇帝卻更重用寒門學子,因此出身寒門的官員勢力也不小,元嘉在其中還算如魚得水。

很快他摸清楚了翰林院掌院學士的喜好,得到掌院學士的賞識,進而有機會被帶著接觸到皇帝。於是沒過一年,元嘉在翰林院裏就升官了,還連升兩級,從正七品升到正六品,壓在了同屆狀元的頭上,因為那位狀元郎還是從六品的翰林院修撰。

<<<<<<

鄭府。

鄭父在得知元嘉得了皇帝青眼升官之後,回家在家宴上就忍不住對著自家那個還是庶吉士的兒子感慨:“雖然早知元嘉有大才,但沒想到他在官場上竟能如此順風順水,怕是平步青雲,指日可待!”

有才華但混不出頭的官員多了去了,鄭父雖然早就發現楊元嘉此人為人處世自有章法,是個混官場的好苗子,但也沒想到在毫無支持的情況下他能混得這麽風生水起。

背靠鄭家卻混得不怎麽樣的鄭遲低著頭不說話,心中卻覺得自己跟楊元嘉不是同一種人,他不是那種善於鉆營之輩!

鄭母感覺到兒子的尷尬,連忙打圓場:“用膳!食不言寢不語,老爺在用膳的時候說這些做什麽?”

鄭父看了一眼垂頭不語的兒子,心中微微嘆了口氣,說道:“我這是有一個好女婿,心裏高興!”

這回就是鄭母黑臉了,本來她就因楊元嘉考中探花心裏有些不舒服,現在鄭父又在她面前誇楊元嘉升官有多快多快,那不是戳她的痛處嗎?

鄭母覺得自己不是後悔推掉了自己女兒鄭湘與楊元嘉的婚事,而是後悔把這門還不錯的婚事推給了一個上不得台面的庶女。

她看著眉梢都透著一股歡快的鄭瀾,冷哼道:“老爺,那楊元嘉有本事,但您這庶女可配不上那麽有本事的人!她簡直就是一塊朽木,學起管家來笨手笨腳的,怎麽教都教不會!哪有教不會的人呢?肯定是她不認真學!”

坐在一旁自始至終都沒有說話的鄭瀾震驚的看向鄭母,張了張嘴,她想說自己沒有學不會,她有在認真學,只是府上下人故意給她使絆子……但她最終還是一個字都沒有說出來。

因為府上當家主母是她的嫡母,那些給她使絆子的下人,若是沒有得到嫡母的指示,又怎麽會這麽做?

鄭父雖然不管內宅之事,但他能在官場上混到正三品的位置,自然不是個傻白甜。

在知道自己夫人看不慣庶女的情況下,鄭父還是聽得出來鄭母這是在故意發作鄭瀾,看看鄭瀾那委屈不敢言的模樣就知道了。

“行了!”鄭父警告的看了鄭母一眼,“還有三個月就到了十月,瀾兒的嫁妝準備得如何了?”

鄭母冷淡的道:“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了,就剩下現打的家具還沒打好。”

女子出嫁是要陪嫁家具的,而家具是根據男方準備的新房規格來打造樣式的。陪嫁的家具多少,就看男方準備的新房面積大不大了。

鄭母對庶女當然不會多好心,比照著自己的親生女兒一樣盡心盡力的準備嫁妝,打造家具都是能少就少,其他嫁妝更是表面光鮮,而壓箱銀子一兩都沒有,更別說莊子鋪子田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