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闕國人的故地位於西域之西,一條名為闕水的河流周邊。闕人的名字,便是來源於這條河流。那個地方,往西是康居,往東就是西狄,在很多年前闕人東遷之後,那地便被康居人所占。

而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

康居人天性貪婪。在金熹執掌西狄之後,康居王以為孤兒寡母好欺,從去年開始,借著闕水為倚仗,頻頻越境騷擾,企圖奪取更多的土地和人口牲畜。金熹聯合左賢王桑乾等人發動戰事,果斷予以反擊,最後不但打敗了康居人,還將他們從闕水一帶趕走,反奪到手了一片新的土地。

李玄度在來到西域後,和闕國以及金熹之間,一直保持著相互的消息往來。在他的聯絡下,金熹考慮到西狄的人口有限,短期無法遷移足夠的居民去充實闕水一帶防禦康居。且那個地方於西狄而言,也非戰略要地,不如讓闕人去抵禦康居人,如此自己不必耗費兵力在這個方向,只需集中精力對付烏離和東狄便可。加上還有李玄度從中擔保。於是答應接納,將那個地方歸還闕人,作為他們暫時落腳容身的地方。

闕人的先祖早年之所以棄地東遷,除了仰慕中原文化,又受封獲得土地之外,來自康居人的頻頻騷擾和襲掠,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在老闕王原本的計劃裏,回到闕水一帶後,與康居人的沖突,是必定要考慮進去的。而現在猶如上天助力,多了這樣的便利條件,在經過充分的準備和考慮之後,老闕王決定將那個很久以前便就提上了日程的西遷計劃付諸實施。

當然,這不是舉國西遷,只是遷移部分的人口和財富。

這只是迫不得已之下的一個兩手準備的計劃。

沒有哪一個闕人甘心回遷。

在他們的認知裏,如今的闕國才是他們真正的家園,血脈相連,深深紮根。但他們的現狀,便是夾在李朝與東狄的中間。一個居心叵測,一個虎視眈眈。暫時平靜的表象之下,實際腹背受敵。

倘若他們能夠安然度過這個百年來前所未曾有過的危機,自然最好不過。但萬一,日後若真不幸遭難,則希冀能憑此舉動,保住日後東山再起的力量。

他們不可能直接取道西域,那樣動靜太大,不可能瞞過李朝,也會給李玄度帶來麻煩。他們西遷的路線,有一段要從北面繞過昆陵王的領地,而這,也是全程最危險的一段路程。

當時李玄度正與胡狐對抗,這必能吸引昆陵王的注意力。老闕王認為這也是另外一個很有利的條件,所以不再猶豫,抓住機會實施行動。

菩珠記得當時李玄度也曾派人問話,關於西遷,是否需要他的幫助。那邊的回復是暫時無需他費心,若有必要,到時再派人傳信。

而此刻,來自闕人的消息,就這樣送抵了。

菩珠的心中,生出了一種不祥的預兆。

……

來人是李玄度舅父李嗣業手下的一名家將。他面容憔悴,身上血跡斑斑,整個人看上去既虛弱又狼狽,等在塢堡前的議事堂時,他的情緒顯得極其焦慮,不停地來回走動。當終於見到李玄度露面,他高聲喚了一句四殿下,隨即撲在地上向他叩首,一時哽咽,竟致無法出聲。

果然,正如菩珠所想的那樣,這名信使帶來了壞消息。

而且,不止是一個壞消息。

信使說,在老闕王做出西遷決定後不久,他便就去世了,為了不引人注意,他們忍下悲痛,秘不發喪。

李玄度的大舅李嗣業帶部分人馬和民眾,照老闕王生前的指令秘密西遷。小舅父李嗣道則繼續留守闕國。這是他自己的選擇,同時,這也是為了蒙蔽那些刺探闕國動靜的耳目,以掩護西遷計劃的順利進行。

因為之前準備充分,計劃周詳,路徑亦經過再三的斟酌,走的都是荒野,路上罕遇人跡。大舅率領的這支西遷人馬一路跋涉,雖經歷了諸多的艱辛,但前半段路有驚無險,算是順利。

上個月,他們利用西域戰況激烈吸引了昆陵王注意力的絕佳機會,照計劃,從北面翻山,繞過了昆陵王的領地,眼看就能進入安全地帶了——到了那裏後,便能和金熹派去接應他們的人馬碰頭,卻不知行蹤是如何泄露出去的,就在那個關鍵時刻,昆陵王竟派出追兵,追趕而至。

李嗣業組織人馬全力反擊,但不幸最後還是落入了困境,人馬被打散,一部分困在一個山谷之中,另一部分潰散在外。

困在山谷中的李嗣業憑著地勢,雖暫時還能勉強維持住對峙的局面,但若持續等不到外援,想靠他自己的力量突圍而出,基本無望。而且,一旦剩下的糧草全部耗盡,等待他們的,就只能是被俘的命運。

當時昆陵王並未立刻命人強攻山谷,而是提出了一個“議和”的條件,道他聽聞李嗣業有一女兒,才貌雙全,他慕名已久,希望能娶她為妻,若事成,往後便與闕國聯姻修好,共同對付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