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姜氏見郭朗和李承煜於嘉德殿。李承煜跪地說自己無能,未能及時覺察留王的叛亂之心,令陰謀得逞,先帝駕崩,他在陳太後的送葬半途被迫以兵事阻止留王叛亂,驚擾到了姜氏。

李承煜請罪過後,郭朗便詳稟了前夜在送葬路上發生的驚天巨變。姜氏得知,連楚王那個年幼的孫兒也在當夜被留王斬草除根,當太子帶人趕去想要救助之時,王孫已是遭難。可憐當時情況太亂,過後雖全力尋找,但到今日為止,連屍首也尚未能夠找到,不禁潸然落淚。

待姜氏悲痛稍定,郭朗便叩請姜氏盡快以太皇太後的名義發一道懿旨,肅清流言,安撫人心。

也就是說,希望姜氏能坐實留王叛亂的罪名,如此,李承煜的一切舉動便就合乎宗法,無可指摘。

姜氏一口答應,但讓提交留王叛亂的卷宗,列上證據供詞,待她閱鑒過後,她便會發布懿旨。

覲見進行到了這裏,姜氏的反應和郭朗的設想並無太大出入。他稍稍松下一口氣。畢竟,那夜到底發生了什麽,他多少也能猜到一點兒。還有楚王府的王孫,以郭朗的猜測,極有可能是太子一並想要斬草除根,以免萬一日後有人打著為留王伸冤的旗幟用楚王的血脈另立山頭,畢竟,楚王當年病死之後,董家也退出了中樞,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誰能確保往後不會有人借機生事?

現在壞就壞在王孫竟然死不見屍。

這就是個大問題了。王孫到底是真的死於亂兵丟了屍首,還是被什麽有心之人給藏了起來奇貨可居?

深追究下去,令人不得不為之憂心。

這令郭朗更加不安,也更焦心如焚,迫切地希望姜氏能再次出面發話的緣故。現在姜氏給了承諾,問題便就不大了。她要朝廷提交留王叛亂的卷宗,這也無可厚非。

但是他的這一口長氣,還沒來得及呼完,便又停了下來。

姜氏接下來竟建議設立西域都護府,說目的是為了和西狄在西域相互呼應,顯示李朝戰心,以確保在這個皇位交替的過渡時期震懾東狄,令其不敢心存僥幸有大的舉動,免得給朝廷帶來過大的壓力。

設立西域都護府一事,在明宗時就已提上日程,後來卻因各種原因未能得以實現,隨著明宗駕崩孝昌繼位,此事便也沒了下文。

姜氏現在突然舊事重提,在提出建議之後,讓朝廷予以考慮,若可行,盡快擇定合適的都護人選,到時候,與留王叛亂的證據一並提交給她。

“這兩件事,一關乎皇室血脈,二利於國家長遠,我無他意,不得不慎重對待。”

最後,姜氏這樣意味深長地說道。

退出蓬萊宮後,郭朗便就明白了一件事。

在不問朝政多年之後,姜氏今日終於出手了。

她要讓秦王做西域都護。將在外,命有所不受。從而幫他拿掉從孝昌皇帝繼位之日開始便就一直懸在頭上的那把刀。

顯而易見,他的學生,太子李承煜,在他親手造成的這種局面之下,想要盡快平穩上位,為他屠殺兄弟的舉動正名,說“不”的可能性,並不大。

這是一場雙方只有相互妥協才能各自達到目的的博弈。

天亮之後,在送葬途中停了三天的文武百官和眾貴婦人終於得以繼續上路,趕到皇陵將陳太後匆匆入葬,才回到京都,等待他們的,又是訃告天下,一場新的大葬。

一個月後,塵埃落定,疲倦不堪的百官終於得以喘息,接著,姜氏太皇太後之前所提的西域都護的人選,很快也定了下來,秦王李玄度。

這個提議最先是由端王帶著韓氏和另幾姓開國時代的老貴族先行提出的,一經提出,便就獲得認可。朝臣當中那些沒發聲的也都選擇了沉默,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持反對意見。

李承煜很快便就批準了,接著,新帝舉行登基大典。去年自千秋日後便未再露臉的姜氏太皇太後和新帝一道去往太廟祭拜祖宗。

這一個多月來,到處都是亂紛紛的。舉國忙著舉喪之際,禍不單行,半個月前,北方又傳來急報,說東狄有兵馬在邊境集結,似要越境作戰,京都裏人心惶惶。姜氏沒讓菩珠回秦王府,以陪伴的名義,一直將她留在蓬萊宮中,直到今日。

這一天,陽光明媚,宮中鳥語花香。

李玄度此前一直在皇陵裏,數日之前,孝昌皇帝的大葬之事全部結束,他方回到京都。今日他來了蓬萊宮,一是探望姜氏,二來,也是為了辭行。

作為首任的西域都護,他即將離開京都,踏上他未知的出關西去之路了。

姜氏見他於寢宮。今日她也不像平日那樣穿著簡素,特意穿了件絳色綢平金銀串珠繡吉祥萬字紋的宮裝,人顯得精神矍鑠,看著李玄度跪拜在她的膝前,向她辭別,笑吟吟地叫他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