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第3/7頁)

盡管她嫁給了徐冬山,不知為何,他們喜歡喚自己大姑娘,譚佩玉已經習慣了。

有些學生譚盛禮還有印象,基於他們人多,譚盛禮問掌櫃哪兒有空置的地,擠在客棧容易影響其他人,掌櫃忙不叠搖頭,“不影響不影響,譚老爺要是嫌麻煩去後院如何?”

譚老爺能住他的客棧是他百年修來的福氣,哪兒能將人往外攆,不僅親自泡茶招待他們,還讓人去周圍私塾傳話,有疑惑的讀書人趕緊來客棧,趁著譚老爺在好解題解惑,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讀書人沒引來多少,在譚盛禮安安靜靜看文章時,縣令帶著衙役來了,說是盤查戶籍路引,以防有朝廷通緝犯。

掌櫃罵他祖宗十八代的心都有了,沒看到來的都是讀書人啊,讀書人雅正,怎麽可能是通緝犯,心下怨念深重,面上卻不得不賠著笑臉,“方縣令,咱地小,朝廷通緝犯哪兒會躲這裏來啊。”說著,從懷裏拿出個錢袋遞上,“方縣令為民辦事辛苦了……”

剩下的好話沒說完,就看以往笑眯眯收錢走人的方縣令虎著眼質問,“你這是做什麽,還想收買本官不成?”

有人收到消息,此地聚集了很多外地人,他們穿著華麗,氣質不俗,明顯家境富裕,不訛詐些銀錢怎麽往上報政績,他正色地指揮衙役,“進去搜。”

掌櫃還沒來得及搬出譚老爺他們分成幾撥散開,掌櫃身形微顫,但聽有衙役呐喊,“後院,都在後院呢。”

乍眼見後院坐著這麽多人,衙役笑得沒了眼,叉著腰,亮出腰間衙役的木牌,呲牙道,“哪兒來的人,有路引嗎?”

在座的人匆匆忙從綿州趕來,哪兒有功夫去衙門辦路引,況且這兒離綿州也就半天的路程,哪兒用得著路引,學生們懵了,而衙役看他們沒人點頭,愈發得意,“我們家大人有令,沒有路引的通通抓去衙門審訊,以防有朝廷通緝犯混入其中。”

臉部因笑容變得扭曲猙獰起來,學生們面面相覷,朝廷通緝犯?目前四方太平,能讓朝廷各州通緝的犯人屈指可數,而且就他們所知,那幾個窮兇極惡的人早已被處死,哪兒來的通緝犯?

學生們性子純良,哪兒能想到站在自己面前的會群為禍鄉裏的地痞混混呢,這兒的百姓告官無門,只能敬而遠之,以致於這群人飛揚跋扈日囂塵上,根本不把外來人放在眼裏,見這麽多陌生面孔,一個人十兩銀子算下來都不少了。

“都沒路引嗎?”衙役又大聲問了句。

學生們老實的搖頭。

衙役挑著眉,笑容猥瑣至極,他們沒去過大地方,忍不住這是一群讀書人,在他們眼裏,有錢的是商人,但商人地位低下,更不敢得罪他們,走野路子的只能乖乖給錢了事,偶爾來了個富商,有上頭關系都沒用。

山高皇帝遠,朝廷查也查不到這兒來。

這是做官後方舉人僅有的安慰了,他殿試落榜,放棄科舉參加其他考試做了縣令,這邊知府是他老師的學生,對他頗為照顧,否則他也不敢明目張膽的斂財,想到自己雖不如譚家人風光,但也算一方皇帝,心中安慰不少,結果……

猜他到後院他看到了什麽?

這輩子再也不想見到的人如眾星拱月的坐在正中央,面前一張桌,桌上一杯茶,以及堆積如山的文章。

方舉人以為自己眼睛花了,那樣如謫仙般遙不可及的人怎麽會到這種小地方來。

他揉了揉太陽穴,後邊掌櫃氣急敗壞地跟來,見方舉人看得愣住了,微微松了口氣,寧欺白發翁莫欺少年窮,這些讀書人將來大有前程,得罪他們保不齊會落得個什麽下場,他小聲提醒,“方縣令,要不去外邊說話吧。”

他又往錢袋子裏添了錢,方縣令再嫌少他也沒轍了。

這年頭,生意不好做啊。

方縣令倒是想走,可已經晚了,譚盛禮循聲望了過來,眼裏閃過疑惑,“方縣令?”

感覺自己腦袋更疼了,方縣令眉頭擰成了川字,譚盛禮品性如何他再清楚不過,此事傳到朝廷,他官職就到頭了,偏幾個衙役沒有眼力見,擡腳踢坐著的學生,“我家大人在此,還不趕緊起身行禮?”

他們聲音粗噶,莫名給容貌添了幾分惡氣,學生們無不眉頭緊鎖。

被踢的學生摔倒在地,捂著疼痛的胳膊打了個滾,其他學生紛紛站起,厲聲道,“做個衙役就無法無天了是不是,你是哪個衙門的啊。”

在他們綿州,讀書人是衙門的寶,便是知府大人來綿州書院也不擺架子,區區小鎮衙役就敢欺負他們,傳出去那還了得,學生們蜂擁而上,揪住衙役衣領就要他賠罪,“先禮後兵,你們行事不懂規矩禮數,莫以為咱是讀書人就白白受你欺負,你要是不賠罪這事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