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第2/4頁)

李賢志懵了,鐘寒卻陡然瞪大了眼,“耳朵聾了是不是?”

李賢志連連擺手,“不……不是……鐘少爺無須賠罪……我……我沒事。”

“哼,本少爺……我……敢作敢當,錯了就是錯了,你放心,既是同窗,真要不喜歡你也只會與你在學問上分高下!”丟下這話,鐘寒大搖大擺出了門,李賢志連忙放下筆恭送他們,剛到門口,就見鐘寒突然轉過身來,手指著自己,李賢志低頭,“鐘……”

“國子監哪兒來的少爺,以後叫我名字!”

這次鐘寒是頭也不回的走了,待走出院門,叮囑身後的人,“以後不得欺負李賢志了。”李賢志忍辱負重是為弟弟他真不知,他又不是楚天,以強淩弱的事兒不屑做。

“是。”

“走吧,回屋寫功課。”

田裏的莊稼全替老百姓收回家了,譚盛禮布置了很多功課,說是做完功課再回城,落英繽紛的秋日別有番意境,他們還真舍不得回城,秋日山裏枯木多,閑來無事就進山砍柴,托譚振業的福,他們雖算不上力大如牛,光腳劈柴不是問題。

他們沒走,跟著出城的讀書人們也繼續待著,偶爾會互相切磋,就說譚盛禮布置的功課:以算學論何為國泰民安?

用算學來寫策論,古往今來恐怕也就譚盛禮想得出來,好在近日他們待在村裏,旁邊住的就是百姓,而且剛收了糧食,畝產多少糧食,賦稅多少再熟悉不過,只是國泰民安不止老百姓,還得看國庫是否充裕啊,掌管國庫的是戶部,他們哪兒知道啊。

膽大的人直接跑去問譚盛禮,譚盛禮道,“自己查吧。”

學生們不明所以,鐘寒跑去找譚振業,想讓譚振業問楊嚴謹,誰知碰了一鼻子灰。

“回想這幾日先生講了什麽,別遇事就問人,耳聽為虛你不知道嗎?”譚振業語氣冷冰冰的,鐘寒氣得不行,想祭酒大人何等溫和,兒子怎麽這副趾高氣揚的面孔,可他又不敢惹譚振業,楚天都不是他的對手何況是自己。

那日,楚天去找熊監丞負荊請罪,照理說懲戒幾句就完事,實則不然,熊監丞懲戒了楚天不說,還親自送楚天回了趟楚家,回來後楚天走路都是蹦著腿的,旁人只覺得熊監丞愈發不好糊弄了,他卻知道熊監丞是聽譚振業說了什麽……

他沒證據,但男人的直覺告訴他是譚振業搞的鬼!

冷不丁得了這句冷話,鐘寒也不敢生氣,回屋自己苦思冥想去了,結果,真讓他想到了關鍵……

只是,還不如想不到呢。

這幾日先生講了很多,其中有地勢地貌,講得不仔細,但若認真聽了話……還是能估算山地坡地那些的吧。

那這功課是個大工程,鐘寒叫苦不叠,去找其他人商量,也有和他想到一處的,難以置信道,“會不會是咱們想復雜了啊?”照譚祭酒的意思,以算學論國泰民安,百姓得衣食無憂吧,單算糧食就能類似人了。

鐘寒靈機一動,其他人紛紛看向他,鐘寒嘿嘿笑了,“自己的功課自己做。”

他想到了,國泰民安,老百姓的糧食越多越好,國庫的銀子越多越好,哪兒用得著仔細算,以京城為例,算算老百姓目前存糧多少,再往上多添些不就好了?

忍不住為自己的聰明鼓掌,鐘寒興高采烈的走了,留下眾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譚盛禮規定四日後交功課,正是他們回城這天,回去時,村裏來了很多挑擔子的老百姓,擔子裏堆著今年的米,說是感激他們幫忙,這個季節雨水多,要不是有他們幫忙,搶收人手不夠,老百姓拿著葫蘆瓢,給他們盛米,都是富貴少爺,府裏哪兒會差糧食,都不肯收。

奇怪的是,平日最憐百姓不易的譚盛禮竟讓他們收下,還讓他們回府煮來嘗嘗,自己辛苦收來的糧食,味道必然不同的。

老師有令,學生們不敢違抗,只是心裏過意不去,紛紛要拿錢買,村長不肯收,“你們將來是要做大事的,這些糧食不僅僅是我們給的,也代表了天下千千萬的百姓,還望諸位日後為百姓謀福祉啊。”

樸實無華的話,聽得所有學生臉頰微紅,無功不受祿,這份糧食似乎有千斤重似的,他們彎腰作揖。

“拿著吧,行李收拾好了沒,該回城了。”

譚盛禮最先坐上馬車,車裏還有柳璨等幾位先生,譚盛禮笑了笑,撩起車簾,觀察著學生們臉上的神情,柳璨突然湊過來,“譚祭酒真是用心良苦,願他們能有所感悟。”

以譚盛禮的性子,怎麽會無端接受旁人好處,村長他們挑來的糧食應該是譚盛禮自己花錢買的。

“會的。”

學生們陸陸續續上馬車,有那不好意思的人偷偷往蘿筐裏藏錢,也有偷偷放下糧食離開的,人心都是肉長的,這些人或許頑劣了些,品行並不壞,耐心引導,不失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