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第2/4頁)

眾人:“……”

見狀,譚盛禮嘆氣,主動問,“諸位來都是問犬子文章如何能在短時間內取得如此大的進步?”

從譚振興府試到現在,文章有目共睹,進步確實不小。

幾人點頭,目光閃爍地低頭看著地面。

“書山有路勤為徑,諸位想走捷徑,需得勤奮。”譚盛禮語氣誠懇,幾人忙拱手附和,“譚老爺說的是。”

譚盛禮幾句話就把他們打發了,譚振興在旁邊看得心服口服,記得在碼頭時,他和幾人相處過,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人,竟然被譚盛禮幾句話就被說得啞口無言,譚盛禮送他們出門,幾人點頭哈腰的,半點沒有讀書人的驕矜,譚振興看得眼睛都瞪大了。

腦子裏就剩下那句‘蒼蠅不叮無縫的蛋’。

譚盛禮折身回來,就看譚振興俯首帖耳地站在屋檐下,苦著臉,悻悻地說,“父親,我知道錯了。”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他為何總招惹些不認真做學問的讀書人,心裏苦啊,譚盛禮斜眼看他,話都懶得說,給他們布置了更多功課,譚振興苦不堪言,出門都要東張西望很久,生怕突然躥出幾個讀書人問他讀書怎麽取得更大的進步。

他哪兒說得上來啊。

又下了兩場雪,更冷了,清晨由譚振興送大丫頭姐妹兩去族學,順便再送乞兒去學堂,這幾天乞兒情緒有些低落,說薛夫子想收他為學生,他心裏不太樂意,經過幾個行乞的乞丐面前,他彎腰放下幾個饅頭,得來他們的千恩萬謝。

乞兒笑笑,“不用謝我,是譚老爺買的。”

譚盛禮隔三差五地就會買幾個饅頭,讓他給街邊的乞討者,天寒地凍,寒風中蜷縮在角落裏行乞的乞討者必然不是某些好逸惡勞的懶人裝的。

“謝謝譚老爺,謝謝譚老爺。”

譚盛禮頷首說客氣了,望了眼白茫茫的天,嘆了口氣,乞兒知道他心情也不好,每每看到街邊的乞丐,譚老爺就會長嘆。

他拍拍手站起身,走向譚盛禮,說起他心裏的困惑,“外邊人說我是薛夫子的得意門生,我以後也要走科舉嗎?”

這個問題他以前沒有想過,譚盛禮也沒問過他,譚盛禮說先識字,然後讀書,但薛夫子不同,薛夫子腿腳不便但性格有趣,經常帶著他外出做學問,期間,他認識了很多人,不乏有官場的大人,他們吟詩作對,相談甚歡,剛開始乞兒覺得新鮮,慢慢的就覺得無趣了。

倒不是無趣,就是感覺荒廢了光陰,他想過若是跟著譚盛禮,譚盛禮必不會花很多時間在應酬上,哪怕是玩也不會這樣。

譚盛禮垂眸,看向乞兒頭頂被風吹亂的幾根碎發,反問他,“乞兒想考科舉嗎?”

乞兒回眸看了眼街邊分吃饅頭的乞丐,斬釘截鐵地回答,“不想。”他是個乞丐,朝廷沒有律法規定乞丐能考科舉,也沒禁止說乞丐不能考科舉,但乞兒不喜歡,想到自己緊張不安又充滿期待等待科舉成績的樣子就極為反感,他問譚盛禮,“讀書人只能走科舉嗎?”

“不是。”譚盛禮拉起他的手,“讀書意在明理,意在知榮辱羞恥,而不是為科舉而讀書。”

乞兒想了想,但他身邊的讀書人都是為科舉而讀書,哪怕是譚振興他們讀書也是為了科舉,他又問,“譚老爺是為科舉而讀書嗎?”

街上行人稀疏,譚盛禮走得很慢,聲音飄在風裏,“不是。”

他讀書不是為了科舉,上輩子是真的喜歡,收小皇帝為學生後肩頭多了份責任不得不多讀些書讓小皇帝懂更多……這輩子,他讀書的時間很少,多是在學習……

乞兒緊緊握住譚盛禮的手,笑容在臉上綻開,“我就知道譚老爺不是。”或許是為振興哥他們,或許是為佩玉姐,又或者是為他,為天下讀書人,但不是為自己。

乞兒說,“薛夫子說能為我想辦法報名參加科舉,我不喜歡,他還想收我為學生,我也不想。”

“你不想拜入薛夫子門下也無妨,過兩日我和薛夫子說說。”

“好。”乞兒遲疑,“他會不高興嗎?”

譚盛禮看他,“不會。人各有志,他會尊重你的選擇。”

乞兒放了心,回頭再看街邊蹲著的乞丐,“譚老爺是為他們在嘆氣嗎?”

“不是。”

兩人說著話往學堂走,隨著赴京趕考的讀書人增多,學堂學生也多了起來,譚盛禮送他進門,只看晨讀的孩子見了乞兒後頓時直起脊背,聲音洪亮起來。

乞兒頷首,坐去自己位置,然後朝譚盛禮揮手,拿出書本,小聲讀了起來。

學堂有負責灑掃的人,掃帚落在雪上,沙沙沙的,譚盛禮站了會兒,去前邊等薛夫子了。

說了乞兒的意思。

薛夫子面露惋惜,“其實我看那孩子臉色也知他不喜歡,剛開始他隨我外出,眼裏帶著光,近日來卻是陰沉很多,常聽他張口閉口愛聊到你,想來是更喜歡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