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第4/5頁)

汪氏還像往常,旁人問什麽答什麽,不能答的就笑著揭過去,她沒覺得有什麽,倒是譚振興偶遇過她們幾次後有點擔心了,圍繞在汪氏周圍的婦人多了起來,而且嗓門嘹亮笑聲高亢,引來無數人側目,譚振興心裏不喜,回家後佯裝不在意的語氣問汪氏近日結識了什麽朋友。

汪氏說沒有。

譚振興眼神微變,望著汪氏的目光逐漸晦暗起來,多少天啊,汪氏竟然學會撒謊了,果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沒有嗎?”譚振興決定再給汪氏次機會。

汪氏在做針線活,聞言,擡起頭來,“是啊。”她天天在家少有出門,認識的人並不多,算得上朋友還真沒有。

譚振興目光如炬地看著汪氏,汪氏不解,“相公怎麽問起這個了?”

“隨口問問而已。”

汪氏沒往心裏去。

又過了兩天,譚振興又來問自己,“你真沒認識朋友?”

汪氏茫然,“沒有。”她雖然天天和街坊鄰裏去集市買菜,然而彼此算不上朋友,她眼裏的朋友是會串門走動聊心事的,而她們不是。

她的理由太正經,譚振興竟無以言對,“你心裏有數就好,你是譚家長媳,在外要注意言行,別給譚家丟臉,至於旁人的話多想想,人心復雜,不是你想的簡單。”多長個心眼總沒錯。

“知道了。”

汪氏對譚振興向來有求必應,再遇到街坊鄰裏,她笑容多了,但話少了,暗處觀察她的譚振興很滿意,枕邊教妻,他是個好丈夫!

好父親,好丈夫,就剩下好兒子沒做到了,他決定竭盡全力的去辦這事。

很快就讓他等到了機會,天越來越冷了,百姓家都有燒炭取暖的習慣,譚家往年只在書房燒炭,其他房間是沒有的,今年不同,譚盛禮入鄉隨俗,決定每間屋都燒炭,譚振興覺得不妥,依著譚盛禮說的做,他們這幾個月的開銷會高很多,哪有那麽多錢啊。

他們在碼頭扛麻袋掙的錢僅夠全家日常開銷,多的話就無能為力了,譚振興自告奮勇道,“父親,你們屋子燒炭就好,不用管我,我不冷。”

他和汪氏同床同被,夜裏根本不覺得冷,而白天看書都在書房,暖和得很。

譚振學和譚生隱也說不用,京城的冬天要比綿州冷,但不到冷得受不住的程度。

“再有不久就是會試了,染了風寒得不償失。”譚盛禮不知譚振興心裏想什麽,任何時候,保重身體最緊要,上次會試在秋天,明年則在春天,數數日子沒有多久了,會試不像府試院試三年兩考,錯過這次會試又得等三年,因小失大,不值得。

譚振學覺得有理,“父親說的是。”

屋裏燒炭,開銷大,他們在碼頭扛麻袋的時辰更長了,天冷風大,工錢漲了點,譚振興他們卯足勁的扛麻袋,熟能生巧,三人熟練多了,而且扛麻袋的速度快多了,不亞於有幾年經驗的雜工,他們的表現讓其他雜工驚訝,問他們是不是有什麽訣竅,讀書人學什麽都快,讓譚振興教教他們。

扛麻袋譚振興還是很有經驗的,要想跑得快,先練腿功,腿功練好後再練力氣,力氣不是一蹴而就的,得慢慢來,他振振有詞,說得其他人再認同不過。

譚振興在碼頭賺足好名聲,以致於得意了忘形,忘形到哪種程度呢,就是拿著國子監考試的試題時差點找主考官理論,原因無他,每道題他備了十一首詩,結果題目後做了標注,提示每題寫一首詩即可,也就說他多出十首詩來,能不找主考官理論嗎?

可不等他出頭,被其他人搶了先,

結果被其他人領了先,來參加考試的要比秋試的人多,而且不少人都抱著以數量取勝的心態而來,看試題後發現題目變了,也就說很多人處心積慮準備的詩詞派不上用場了,心氣難平,當即和主考官理論起來。

“為什麽每題只能寫一首……”

詩文類的主考官是孟先生,騎射課的老師,他生得高大,低頭俯視考生時很給人壓迫感,瞪眼道,“試題都是根據今年情形來的,考生按要求答題就行,說那麽多作甚。”

難怪其他先生強烈的推薦他來做詩文這場的主考官,只怕早料到有人不滿會找他理論此事吧,他豎著眉,面相兇狠,考生被嚇得心驚肉跳,不敢多說。

看他們偃旗息鼓,譚振興有抱怨也卡在嗓子眼不敢說,否則傳到譚盛禮耳朵裏就是自己故意找茬,他嘆了口氣,想到自己翻來覆去背誦以前的詩詞就為等今天,結果遇到這種題目,他不服氣,決定還是寫十一首詩,準備都準備好了,不寫上去過不去心裏那道坎,至於先生怎麽點評是先生的事兒,和他沒關系,想清楚這點,他不糾結了,快速的把十一首詩寫在上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