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第2/4頁)

“不用,途徑此地,蒙眾位看得起譚某就講幾句罷了,無須太隆重。”說到這,譚盛禮問李山長能否把門外等候的讀書人也邀進書院聽課,他們遠道而來,連夜等候委實心酸,文人相重,心心相惜,不該用道門將人拒之門外。

李山長哪兒能不給譚盛禮面子,頷首,“聽譚老爺的罷。”

在場的讀書人喜上眉梢,紛紛朝李山長拱手道謝,這趟沒有白來。

譚振興看文章看得入神,忽聽到幾聲嗚咽,他嘴角抽搐了幾下,深呼吸,識趣的不東張西望,至於誰寫文章抹黑他的事,他會寫信問徐冬山的,不被他逮到人就算了,否則非要他好看。

文章多,譚盛禮他們看到很晚,有飯館老板主動備了飯菜過來邀請他們吃,老板不懂什麽大道理,但譚盛禮幫的是梁州讀書人,作為東道主,理應有所表示,都是梁州的特色菜,葷素搭配,譚盛禮過意不去給了錢,他們看文章,會把人叫到跟前說這事,也有人有其他疑惑的,提出來他們會為其解答。

除去策論的文章,算學類的問題尤其多,譚盛禮先記下問題,類似的題挑其中某個講,老者不識字,記性又不好,央求譚盛禮能否把問題和解答記下,他回家給自己的兒子看。

月亮當空,夜色朦朧,有讀書人道,“你就莫麻煩譚老爺了,我先全部記下,然後抄錄份給你,你捎回家便是。”

“是啊老伯,我們都在呢,莫麻煩譚老爺了。”

讀書人不知從哪兒找了桌凳圍著譚盛禮他們坐著,平日不懂的通通提出來問,有些問題用不著譚盛禮解答,在場有讀書人懂的會為其解惑,慢慢的,越來越熱鬧,書院的學生們也各自搬了桌凳出來坐著,和他們交流……

而這會的客棧,掌櫃已經知曉住店的都是舉人老爺了,去街上廣而告之,有不少拿著文章詩詞來請教的人,場面雖不及梁州書院壯觀,但也人滿為患,不僅有少年,更多的是十來歲的孩子,由父母領著,托幾位舉人老爺指導幾句。

梳洗過後的幾位舉人老爺神清氣爽,礙於身份,俱慈眉善目的考察其功課,勉勵幾句,然而碰到那叛逆不聽話的孩子臉上神色就繃不住了。

客棧鬧哄哄的,房間裏縫補衣衫的譚佩珠和汪氏聊著家常,離開綿州時,汪氏給娘家捎了些禮回去,不知道送到沒,明明離開惠明村不到三年,她都快記不清爹娘兄嫂的模樣了,她和譚佩珠說起,感慨不已,“有時我看到大丫頭姐妹兩,都不敢相信她們這般大了。”

時間稍縱即逝,她都懷疑自己生不出兒子是不是年紀太大的緣故,譚振興多想要兒子她心裏明白,她低頭問,“小妹,我是不是顯得小肚雞腸了?”

白天,陸舉人身邊的孫姨娘過來串門,說起生子這事,孫姨娘非常不理解自己的做法,女人在家從父,出嫁從夫,丈夫忙碌沒空管理後宅的事兒,做妻子的就要面面俱到,就說納妾的事兒,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她自己生不出兒子,就該趁早給譚振興納妾,這樣譚振興覺得自己溫柔體貼善解人意,如果等譚振興主動說起,傷害的是兩人夫妻情分。

她出身小戶,很多事都不是特別懂,但孫姨娘說她思慮不周,恐怕會落得個妒婦的名聲,她想了想,孫姨娘的話不無道理。

“小妹,你說我給你大哥納妾怎樣?”

譚佩珠蹙了下眉頭,轉瞬即逝,面上溫溫吞吞道,“大嫂將那孫氏的話聽進去了?”

汪氏點頭,“她說大戶人家的主母都會給丈夫納妾,多多生兒育女……”

“大嫂想做大戶人家的主母嗎?”譚佩珠垂著腦袋,暈黃的光在她臉上投下淡淡的粉色,汪氏思索片刻,老實道,“我覺得我做不好。”

孫氏說她做事沒有條理,言行舉止難掩粗鄙,去了京城會被人嘲笑輕視的,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個人教,而是人都自私,若不是極親的關系,不會教怎麽打理內宅事務,就說宅門貴女小姐,也是跟著自己母親學習如何管理內宅的,孫氏讓她勸譚盛禮再娶個妻子,上邊有婆婆,自己就能輕松幾年,再跟著好好學幾年,將來就能理清事了。

“大嫂已經做得很好了,納妾之事,大嫂拿不定主意就問問大哥吧,依我看,大哥是不願意的,大嫂可還記得前兩日看的書?”譚佩珠眉眼淡淡的,聲音怯懦,和她說話,汪氏不自主的放柔了聲音,“記得。”

書裏講的是某大戶人家的老爺子膝下只得一女,為其招了個上門女婿,哪曉得看著沒什麽出息的上門女婿竟考上了狀元,然後官拜四品,手握權勢後人越來越貪婪,不忍被同僚嘲笑是上門女婿,禍害自己妻女,為霸占嶽家財產不折手段,其女更是遭他嫌棄,繼室更變著法的迫害那個小姑娘,也虧得小姑娘性格堅韌,要不然早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