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理學之亂(下)

火炮的聲音不大,帶來的事情卻極大。能讓魂魄暫時消散,或者說是聚攏和康復的速度緩慢一些,需要自身意志力堅固,或者是有人喊魂才能復原回來。

火器和弩一樣,在人間、在地府,都禁止人們私自使用。

閻君們懷疑的盯著武曌,她看起來好像很驚訝的樣子,但這件事怎麽看,都像是她安排了這件事。

炮轟翰林院——最大嫌疑人就是理學眾人。

但這裏有一個問題,眾所周知,一個標準的理學士大夫,最大的特點就是非常規矩,幹這種出人意料的事的能力和想象力可能會不太足,想象力是被約束的。最標準的莫過於海瑞,你說他能幹出這種事嗎?哪怕他們想得出來這麽個好點子,到哪兒去弄火炮?

嬴政淡淡道:“扶蘇說地府中有些人私造臼炮,販賣給人收藏。”肯定不是匠作監丟失或私下販賣東西,扶蘇的監管很嚴格。

有些人就喜歡和法律打擦邊球,收藏一些危險品、違禁品。

打造武器一點都不難,只要有銅,還有幾個明朝火器營中死下來的工匠,實在不行來幾個會讀書學習的匠人,就能造出來。火器營出來的工匠極多,不是誰都能到匠作監中工作,那些流落在外的工匠為了不菲的利潤鋌而走險打造一個‘大型銅擺件’好像沒什麽問題。臼炮的技術難度比弩更簡單一點,有石炭就可以做。真正難的是那些花樣百出的火器,前頭有刀頭,刀杆中空的神機萬勝火龍刀;做成獅虎豹形狀內藏火器的火龍卷地飛車。

一位閻君直接問:“你知道是誰主使的這件事嗎?”

武曌一怔,怒極反笑:“閻君以為是我安排此事?倘若是我親自安排,那炮擊翰林院絕不會發生在今時今日。必然在他們的集會之處人贓並獲。”我的手段比這高妙的多,絕不會授人口實。

“不要顧左右而言他。”李世民皺眉道:“只是問你有沒有相應的猜測。你那裏人來人往,時常談論地府中的豪強。”

地府也有豪強,不是人間那種犯法也沒人敢抓的惡霸,但同樣很有錢,格外的仗義疏財又文武兼備,蘭陵王高長恭和皇帝們的老嶽父獨孤信就屬於這種人,嚴格規定了周圍人禁止公然圍觀他們倆,附近的人也都自然而然的服從命令。

武曌沉吟片刻,下意識的懷疑楊堅:“與我往來之人都談論詩文,很少議論政治,更不要提火器等物。”她自己很關注軍事這方面的事,和懂軍事的人談論軍事。

“此事幹系重大,請閻君下令徹查,找到禍首明正典刑。”

釣魚釣了快十年,蠢魚兒終於要來一波巨大的上鉤了。對面不需要有人推波助瀾,本來就這麽好管閑事。是誰在其中搗亂呢?我釣這理學,是為了表明他們必須被管制,翰林院只是第一步。這悄無聲息的參與其中的人,肯定也是為謀私利,他的目的是什麽?偽造一個我嫁禍於人的場景,想要奪取翰林院。

閻君們翻了翻人員名單,找了個和唐朝沒瓜葛的人去追查此事——去吧張湯、龐籍和包拯。看了這麽多年的包公案,他竟從未負責查案。

當前有人使用火炮攻擊翰林院,那就說明這件事絕非群體自發的行動。

武曌佯裝要出去批判這些人:“理學無度,無度則不足以慰諭公卿,戒約臣下。他們這些願意為理學拋頭顱灑熱血的人中,還只有六百個是真理學,這理學究竟有多大用處,能管好多少人,清清楚楚。我出去給他們講講道理,叫他們休做人人自律天下大同的癡心妄想。”

事情有點棘手。她本來以為這些道德上細微的瑕疵不會浮現出來,特意去問了幾個判官,再三確定了他們能查看的範圍。本來和方士煉丹一樣,誰也不知道其中真假,全靠個人吹噓。對於理學徒眾是否切實做到了程朱的標準,她可以隨意指摘,誰都拿不出切實證據來證明他們是否做到了。結果現在能稱量出真偽,真是令人煩惱。

一旦道德水準可以量化,很多事情都會迎刃而解。

殿外有六百人安安靜靜的跪坐在地上,有些叩首下去,趴著不肯支起身子,有些則是跪坐著,都安安靜靜的等著一個回答。他們捫心自問,現在遞交的要求一點都不過分,都是合情合理。

朱熹已經給他們講了半天道理,從事應緩得,到凡事不可以激進冒進,再到‘理是太極、陰陽互生’、‘你們現在這就是人欲’。

這幫人就堅信一點,聖明天子不聽我們的話,一定是受了小人蒙蔽,導致我們的觀念沒能上達天聽。

朱熹默默的走開了。

圍觀的官員低聲探討:“當年我也是這麽想的,你猜怎麽著?”

“看老兄你的表情,你一定是被昏君給殺了。倘若我所料不錯,殺你的昏君應該就在城外沙雕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