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凱風(2)(第3/3頁)

陳嫣並不覺得自己一定需要一個大花園為自己獨享,幹脆就把這裏還了回去,同時還將神龕改造成了大會議室——其實這個神龕也就是一個擺設,雇員又不信這邊的神明,修宅邸的時候建了這個,更多是為了追求本地風情。本地上層社會既然有,那咱們也弄一個唄。

白色的建築,圓形的柱子,還有特色的屋頂,完全開放式的空間…典型的希臘式建築,和陳嫣曾經在書上看到的希臘神殿非常像,最多就是小了一號。

陳嫣走進來的時候,本來正在交談的眾人立刻停了下來,紛紛向陳嫣行禮。

朝四周點頭致意著,陳嫣走到了最上首的位置,站在了椅子前。朝眾人攤攤手:“不必多禮了,大家坐下說話——再過幾日我就要往羅馬城去了,有些事此時必須商議清楚!”

“此次與羅馬貴族的商談,基本上會決定未來數年對羅馬貿易的格局!任何一處細節,影響都會很大,不能輕忽…總之大家暢所欲言,不要覺得有些話不該說。大家也知曉的,集團從不因言獲罪。”

陳嫣已經公開地將自己的產業稱之為‘集團’了,大家也接受良好。這和華夏語言的可理解性有關,如果是英文,新造一個詞,又是沒有詞根的生造,就完全沒法理解了。但是漢語不同,構成詞的最小單位是字,字就不存在生造。這樣一來,理解上就容易很多了。

陳嫣說自己的產業是一個集團,大家覺得很容易理解,那就這樣唄,甚至沒有人詢問過‘集團’二字何解。

集團內的各種討論都是鼓勵發言、鼓勵新思路的,這也不是一朝一夕如此,而是自集團一開始就如此。發展到現在,這已經成為集團的一種習慣,一種基因了。有了這樣的基因,其實也不需要陳嫣怎麽強調。

果然,陳嫣話音剛落,與會人員就開始發言…大家都有各自的利益取向,最開始的時候就是要明確說出來。至於針對這些不同的利益取向如何協調,這是利益取向表達完了之後才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