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凱風(2)(第2/3頁)

之前陳嫣和羅馬做生意,但那都是野蠻生長階段。到現在,互相磨合了一段時間之後,大家打算坐下來具體談一談——說的這樣好聽,直白一點兒說,就是大家可以討論一下分贓的問題了。

陳嫣想要賺錢,羅馬的高層也想從許多行省賺錢。

這些非核心的行省雖然名義上是羅馬共和國的領土,但對於羅馬來說,這些土地才得來多久?恐怕行省上絕大多數的人都不覺得自己是羅馬人吧。在這種情況下,賺這些行省的錢,羅馬真的沒有任何心理負擔。

在羅馬高層看來,這不僅不會有礙羅馬統治,反而是有利於羅馬的。因為羅馬核心區域會更有錢,政府本身也會更有錢。這些錢可以改善民生,也可以進入軍團。而有了這兩方面的支持,對征服地區的壓制只會更加明顯。

對於這些地區流失的金銀,羅馬人是沒有太大的感覺的…這個時代對此還沒有形成很好的認識。

這次是一個機會,大家成體系成規模地商量一下,生意該怎麽做。

有了這樣的合作,陳嫣不免要給羅馬分一些好處,但從總體而言也是賺的,所以她樂意做這個商談。而對於羅馬高層來說,原本那些靠著東方商品和東方市場發財的‘小家夥’也可以淘汰了,錢應該被他們賺走才是。

這很霸道,但是和陳嫣沒有關系,這是他們內部的利益劃分。她什麽都不管,這才是最有利的…實際上仔細想想,在不傷害自己生意的基礎上,她也什麽都管不了。

畢竟這裏是西方世界,離大漢實在是太遠了,大漢在這裏可以說是沒有絲毫影響力,更沒有運籌帷幄的空間。而如果要傷害自己的生意,陳嫣實在沒有立場做這件事。

“既然準備的差不多了,按照計劃的時間就啟程吧。”陳嫣一邊吩咐,一邊朝柱廊外的女奴揮揮手,讓她們別行禮了,該幹什麽就幹什麽。

陳嫣身邊照顧她的當然都是大漢帶來的婢女,但是在這邊宅邸照顧的,除了極少數的,大多是本地奴隸市場買來的奴隸,其中有男有女。

其中會讀寫的成為工作人員的助手,另一部分則是照顧在這邊工作的漢人…因為是遠離本土工作,所以亞歷山大裏亞這邊的雇員有大量的‘津貼’。他們的收入在本地來說是很高的,足夠他們過上呼奴使婢的奢侈生活了。

再加上陳嫣過來之後,為了照管這一片宅邸,又多了很多做雜活兒的女奴,人就更多了。

“對了,人都來了嗎?”陳嫣又問身邊的婢女。

“諸位先生已經來了。”

這裏提及的‘先生’其實是在埃及工作的一些雇員,另外,羅馬那邊也來了一些人。這些人聚集在一起,其實就是為了接下來的對羅馬高層的談判,大家內部統一一下思想,免得到時候有不同意見。

家當大了,有些事情就得注意處處協調。對某一個部門有利的,不一定對其他部門有利。甚至對整體有利,但對局部不利的都不能隨便去做——雖說為了整體去犧牲局部,在大家看來是以大局為重,根本沒得說的。但任何一種犧牲都不是理所當然的,就算要犧牲,也得照顧做出犧牲人的心情和利益,總不能讓人家白白犧牲。

和這些人見面、談話,就是為了統一這邊的口徑。至於說對國內的協調,這是早就做好了的,不可能等到這個時候才來做。

又交代了幾件事,陳嫣總算走進了中央庭院。這裏是整座宅邸的核心,至少是構成上的核心,其他的建築物都是圍繞這個核心來布局的。

從面積上來說,這裏就是一個大花園,而不是此時的希臘人或羅馬人更熟悉的‘庭院’——這也是為什麽說這裏更接近宮廷建築,而不是普通貴族建築。

正是因為面積足夠大,可以做的文章就大了。這座中央庭院不止有此時地中海沿岸世界特別流行的噴泉、池塘、花園、一道道拱門、柱廊、雕像,還有類似此時神廟的建築物存在。

這當然不是神廟,而是陳嫣在這裏安排的大會議室。如果是小會,大家自己就解決了,可要是與會人員比較多,事情更加重要,就非得有個地方不可了。為了方便大家,也為了方便自己,陳嫣幹脆就把中央庭院貢獻了出來。

不過也不能算她貢獻出了中央庭院,中央庭院本來就是屬於大家的。

一開始建這所宅邸,本意是為了讓入駐亞歷山大裏亞的雇員能有一個自己的據點,可以在舒服又自由的環境下辦公。宅邸一邊是辦公區,另一邊則是生活區,生活區有些是雇員自己從大漢帶來的家眷,有些則是在這邊後才有的家眷。

大家生活在這裏,中央庭院就類似後世小區裏的花園區、晨練區。

是後來,陳嫣要來亞歷山大裏亞,北邊買下了一小片地,然後修了新的房子,此時中央庭院才被劃進了宅邸北邊,成為陳嫣的私人區域——當然,這也僅限於陳嫣生活在這裏的時候。當她沒生活在亞歷山大裏亞的時候,這裏又會重新對家眷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