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1章 開拓支線(第2/3頁)

這些條件,說合理也合理,說不合理也不合理。杜姆已經來洛林兜兜轉轉了半個多月,跟不少參賽者和觀賞者都有過接觸,洛林工業者聯盟內部也有兩三個工廠跟他進行了初步的接洽,這點魏斯從他的同伴那裏已經聽說了一些。他們表示,杜姆帶來的專利技術是貨真價實的,這點他們已經進行了理論驗證,問題在於這專利技術轉化為實際生產力需要投入的資金非常龐大。一旦按照現在的要求進行投入,不僅要出專利費,還得白白送給這位杜先生百分之二三十的股權,代價實際上就非常可觀了。至於他擔任技術總監或者高管職務,從根本上來說是有好處的,因為是他設計的生產專利,在生產研發的過程中如果有什麽問題或是需要改進的地方,他還能發揮很大的作用。

除此之外,投資者還擔心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精密軸承的生產可不同於給馬車坐車軲轆,它需要大量生產設施和專業工人,一砸下去就是一大筆錢,如果軸承生產出來之後無法跟老牌工業產品相抗衡,投資失敗的風險非常高。在洛林乃至聯邦西部,軸承制造業的領頭羊是格魯曼集團,他們的軸承生產已有數十年積累,銷量占到了聯邦市場的1/3左右。以格魯曼集團為後盾,不管是質量競爭還是價格競爭,都有先天優勢,而洛林的工業者家底薄、積累淺,若是被拖入消耗戰,十之八九要被競爭對手擊垮。

在跟這位杜姆先生會面之前,魏斯已經想清楚這些。拒絕,意味著可能跟一個巨大的機會擦肩而過;接受,意味著一次很大的冒險。在此之前,他無論是作為洛林工業者聯盟的發起者還是作為洛林的州長官,都組織了一系列大手筆的投資項目,包括洛林的第一條民間投資的運河和運河工業區,空前規模的梅森大學城,還有官方和民間經濟體合作建設的新運河以及第二個運河工業區,這些都取得了超乎想象的成效,也為洛林的發展注入蓬勃動力,但這並不意味著見項目就上,上項目就能成功,同樣需要縝密的分析、權衡、測算。從穩重的立場出發,魏斯本來是傾向於放棄這個機會的,畢竟沒有軸承並不意味著工業體系不能運轉,而只是增加了相應的成本,而有了軸承也並不意味著產品能夠馬上具有壓倒性的競爭力,但在面談之後,他覺得杜姆是個不同尋常的發明家,沒準會是個潦倒落魄的特斯拉。於是,他請這位杜姆先生將他其余的專利,包括那些已經出售掉的,逐一介紹給他和尼古拉聽。這雖然要花費很多時間,甚至影響到後面的行程安排,但他覺得這是非常有必要也非常有意義的。至於尼古拉,這位總是以男裝示人的奇女子被他拖來當特別評委,已經在梅森耗了兩個月,也不在乎這幾個小時,便耐心地跟著他一起聆聽。

這位杜姆先生,平時肯定沒少受人白眼,眼前這兩個年輕人的年齡加起來可能還沒他大,但他們的地位和聲望卻不是一般人能夠比及的。他們如此耐心的聽自己介紹技術專利,既讓人意外又感到驚喜,他唾沫橫飛地說起了他的那些發明,也將發明的靈感和研究的歷程也一並說出來。聽起來也許會讓人昏昏欲睡,可是魏斯卻覺得非常有意思,其間還萌生了將他聘為洛林州政府技術顧問的念頭。不過,有些人擅長說,有些人擅長做,擅長做的未必擅長說,擅長說的未必擅長做。在進行了長達兩個多小時的溝通之後,他告訴杜姆,自己有意與之進行深入的合作,但因為這兩天事務比較繁忙,希望能夠在大賽結束之後進行更為正式和系統的談判,以確定雙方的合作形式和範圍。為表誠意,魏斯請杜姆留下酒店房號,以便於隨時派人前去聯絡,而且,他在梅森逗留期間所有的開支都將由克倫伯·海森家族承擔。

其他的口頭承諾,對杜姆這樣經常推銷自己的來說可能已經司空見慣,全額報銷開支倒是能夠讓他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誠意,而他也知道,這麽大筆的投資必然是要經過一個相對漫長的拉鋸式的談判才有可能落地,於是欣然接受了的魏斯的安排。

因為跟杜姆先生談的太久,魏斯和尼古拉在這高档茶館簡單用了午餐。原定在上午一並面談的另外兩位技術專利發明者,不得不安排到了下午。這兩位雖然也都有貨真價實的東西,但到了魏斯這裏,因為有從未來看歷史的眼光,知道這兩樣東西雖然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產生過一定的作用,但終究會被更新的技術所替代。站在經濟角度,這種過度型的專利技術缺乏長期投資價值。盡管沒有看上他們的技術專利,但他覺得這兩位發明者在自身能力方面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因此極力邀請他們到洛林來謀一份待遇優厚並且穩定的職位,這比起他們去不斷的靠自身研究發明來獲得收益要穩定的多。可惜的是,牛人總是恃才傲物,不願意局限於某個格局。這兩位都謝過了魏斯的好意,毅然決然的繼續在市場上尋覓自己的下一個機會,意圖通過自己的技術專利成為富有的企業家,而不是拿著所謂高薪的工程師或者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