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章 技術支持

鑒於洛林工業者聯盟第一次大會舉辦在即,魏斯在奧城談好業務之後,便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了梅森。在這裏,幾個發起者共同租下了位於市中心的一棟酒店,他們以上一次老戰友聚會為基礎發出了400多張入會邀請,後來又應夥伴們的要求陸續補發了300多張,而實際到會人員依然要比他們發出的邀請多出很多,以至於這個酒店足以容納八百人的大廳被參會者擠得滿滿當當。這般規模,當然無法像圓桌會議一樣各抒己見,而是遵循議會式的規則進行討論和表決。經過幾天的熱烈討論,眾人求同存異地羅列出這個工業者聯盟的組織體系和運行規則,參會者投票選出的19名聯盟委員會委員,得票最高的7人擔任理事,魏斯眾望所歸地擔任理事長。在聯盟委員會的組織下,大會以投票的方式決定了洛林工業者聯盟的33項規則——就其本質而言,這是個商會性質的民間組織,只不過成員之間因為有戰友這一層關系而更加緊密。

在聯盟的架構和規則確定之後,此次大會的最後一項議程便是敲定未來的發展方向。討論焦點再次集中到了洛林的礦產開采、加工該依托鐵路還是河運。經過充分周密的準備,魏斯的河運拓展方案以充分的數據、準確的計算以及有理有據的推論取得了壓倒性的優勢,大多數與會者認同這個運河拓展計劃,但正如魏斯所料,聯盟成員雖然超過了1000人,他們能籌集到的資金還遠不足以支撐這麽一個龐大的計劃,而且相當一部分人對於河運拓展計劃特別是修建一系列運河持謹慎的支持態度。在許多人的既有概念裏,這種浩大的工程應由政府來推動,而不是倚靠民間組織。事實上,在這次大會召開之前,魏斯已經從洛林臨時政府那裏得到了準確的表態,他們三五年之內不可能拿出資金來修建基礎民生之外的公用設施,有限的資金必須用來保障平民大眾的溫飽和醫療需要。

洛林工業者聯盟第一次大會順利閉幕後,魏斯又馬不停蹄地乘火車前往首都自由城。在那裏,他跟妹妹貝拉匆匆見了一面,然後直奔阿爾斯特理工大學去了。這所大學相當於軍界的巴斯頓軍校,在聯邦的理工學術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且這裏不僅教書育人,更有多個聯邦一流的理工類科研機構。

除了困擾洛林工業者聯盟的運輸問題,魏斯亦為克倫伯·海森家族制定了“一主線兩脈絡”的轉型戰略,主線便是軍民兩用機械設備制造,在和平時期這條腿主要走礦產和農用設備線路,生產挖機、拖拉機、摩托車、農用飛機,一旦進入軍備期,可以快速改產各型軍用車輛和作戰飛機;兩條脈絡其一是新金屬材料冶煉合成,特別是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後期具有非常高經濟和軍事價值的輕金屬材料——鋁合金,其二就是動力引擎研發生產,重點是可供車輛使用的柴油引擎以及輕量級的航空引擎。在技術的積累上,魏斯設定了兩條腿走路的路線,一條是找大學、研究機構合作,逐步掌握“核心科技”,另一條是跟洛林本土的企業,諸如勞倫斯汽車制造工廠進行合作,力爭短期形成基礎生產力。

阿爾斯特理工大學坐落在自由城北郊,這是個規模堪比小城的綜合性理工大學。它有九個最頂級的學院和若幹研究機構共同組成。在聯邦,說起這所大學,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聯邦工業之所以強大,很大一部分來源於一流的科技水平,而一流的科技水平得益於阿爾斯特理工大學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精英人才。魏斯慕名而來,不寄希望於“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的奇遇,而是拿出誠心實意取真經、三顧頻煩天下計的心態前去。

這所大學沒有高聳的圍墻或者鐵絲網,而是一個完全開放性的校園。走在這裏的林蔭小道。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但跟巴斯頓軍校截然不同,它勾起了魏斯更加遙遠的關於學校的記憶。他雖然帶著明確的目標來,但初來乍到,還是放下包袱,在校園裏走馬觀花。這裏有很多在外觀別致的建築,也有修剪精致的花圃,還有露天的演講場所,以及眾多頗具書香氣的教學場所。朝氣蓬勃的學生來來往往,看起來絲毫沒有受到戰爭以及戰後蕭條的影響。

漫步這美麗的校園,魏斯有些心動,如果沒有那些驚心動魄的閱歷,也沒有那些氣壯山河的戰鬥,他甘於當個平凡的人,努力到這高等學府來深造一番。可是,這一切在那場戰爭之後已經變得不可能了,那顆強大的心臟,注定是要幹一番事業的。

在這個大學轉悠了半天,魏斯找到了地理地質學院的辦公樓。這辦公樓外各處擺放的各種形態和質地的石頭,還有那些山川河流的微縮景觀。進入辦公樓,既沒有秘書攔路,也沒有門衛盤查,他就這樣邊走邊看邊問,很快來到了一扇普普通通的房門前。敲響房門,聽到一個低沉的聲音:“請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