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信仰的力量(第2/2頁)

此次巴斯頓學生團正式編入作戰部隊,四個戰鬥營外加輜重連均按聯邦陸軍標準編配。魏斯所在的第1戰鬥營,滿編495人,其中:巴斯頓軍校學員105人、預備兵390人。除尖刀排以學生兵為主,其余連排均是學生兵充當骨幹、預備兵為基礎。隨著軍事動員逐步完成,編制中的預備兵陸續補充到位,而且編配給巴斯頓學生團的都是第一梯隊預備兵——他們每季度要接受為期一周的國防軍事訓練,因而具備一定的軍事基礎技能,而且年齡都在18-27歲之間,在聯邦軍隊的預備兵庫中,是僅次於退役士兵和地方準軍事單位人員的優等資源。

當天下午,第157後備師的先遣部隊開抵巴斯頓學生團駐地。這支番號靠後的師級野戰部隊,是以現役軍人擔任中高級指揮官、大齡退役人員為基層骨幹的三線部隊,百分之八十的人員都是來自各個梯隊的預備兵,成軍之初基本沒有戰鬥力,需在集結、調動以及駐防過程中加以訓練。一般情況下,需要兩三個月時間的磨合操訓才具備上前線的基本條件。

看著這支後備部隊淩亂松散的行軍隊伍,還有隊伍中老老少少的面孔,魏斯不禁心生憂慮。跟諾曼帝國皇家陸軍學院代表進行的兵棋推演對抗,讓他領教到了諾曼人在作戰謀略方面的厲害,而諾曼軍隊此前之所以能過迅速碾壓威塞克斯軍隊,除了航空部隊的新式武器,靈活多變、出人意料的戰術策略也是取勝的關鍵所在。想想看,若是諾曼人發揮空中優勢,來一場空地結合的大縱深穿插,第157後備師這種還未做好戰鬥準備的聯邦軍碰上如狼似虎的諾曼軍隊,恐怕無異於羊群遇到狼群,這仗還怎麽打?

正當魏斯陷入沉思之時,旁邊有人高聲問道:“嘿,老哥們,你們是從哪來的?”

“我們是第12衛戍區的預備兵。”隊伍裏有人大聲回答說,“有些人來自納沙泰爾,有些人來自洛林。”

洛林?洛林聯邦州?

魏斯連忙循聲看去,答話的是個蓄著短須的中年男子,他臉方脖粗,肩寬膀圓,個頭不高,但顯得格外敦實,而那張表情憨厚的臉龐上,居然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驚訝之余,魏斯仔細觀察隊伍中的其他人。盡管長距離的徒步行軍讓這些缺乏系統訓練的預備兵感到疲憊,但問答之間,大多數人都面帶笑意。有人起頭,其余人紛紛接棒:

“我們是從洛林來的!洛林的葛斯堡!”

“洛林的諾格萊茨!”

“洛林的卡弗沙爾!”

“我們是從納沙泰爾來的!納沙泰爾的考茨!”

“納沙泰爾的茅克魯!”

巴斯頓學生團的軍官們站在路邊的大樹下,仿佛在進行一場特別的閱兵式。有人找到了老鄉,遂熱情獻上祝福:

“嘿,我也茅克魯來的!茅克魯北區的菲爾德斯!”

“我是茅克魯郊區的馬格洛斯!菲爾德斯先生,祝好運啦!”

“也祝你好運!馬格洛斯先生!”

這充滿人情味的一幕,將魏斯心中的陰霾一掃而凈。他突然意識到,時局之所以發展到今天這樣的地步,根本原因不是聯邦高層一味消極避戰,而是諾曼帝國與威塞克斯王國圍繞北弗裏斯地區的爭鬥,乃至於諾曼帝國借諾曼-弗裏斯同盟條約對威塞克斯王國發動反擊,都沒有觸犯到阿爾斯特自由聯邦的核心利益——聯邦公民信奉的自由精神。隨著戰事的持續深入,聯邦各階層雖然感到焦慮,卻不至於用戰爭的方式來化解戰爭威脅。孰料諾曼帝國把威塞克斯軍隊打得丟盔卸甲,以驚人的速度占領威塞克斯南部和東南部地區,兵鋒直逼聯邦北部邊境,使聯邦的國家安全受到威脅。為了保家衛國,為了捍衛自由,聯邦民眾義無反顧地投身這場他們避無可避的戰爭,哪怕敵人再強,他們也無所畏懼。

“這將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戰爭,但我相信,聯邦一定會贏得最後的勝利。”卡佩斯上校的聲音,冷不丁從巴斯頓學生團的眾軍官們身後傳來。

軍官們紛紛給卡佩斯上校讓出一條路。

上校不緊不慢地走到軍官們中間,停住腳步,靜靜看著友軍的行軍隊伍:“諾曼帝國之所以封鎖邊界,不讓諾曼民眾跟我們往來,就是懼怕我們的自由信仰會傳染給他們。因為心懷自由的人,是絕不會屈從於王權專制的,所以,諾曼帝國可以在戰場上一而再地打敗我們,但不能征服我們。諸位,請記住我今天這番話:我們可以失敗,但絕不能放棄戰鬥!無論我們遇到多麽絕望的處境,只要信仰在,希望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