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半渡而擊(第2/2頁)

裁判組的推演計算時間,跟剛才那一輪相差無幾。推演者和觀戰者很快等來了關於戰局進展的消息:藍方登陸部隊遭到殲滅性的打擊,除少量突圍進入附近的樹林外,其余均被紅方殲滅,慕德港的戰鬥也隨之落下了帷幕。為了這個逆轉性的勝利,紅方付出了7000人的代價。

相較之下,藍方對安特瓦爾河防線的強勢突擊,以及在瓦爾來登湖南岸的攻擊行動,完全不值一提!

沒等卡爾森特上校說完,現場觀戰的巴斯頓教、學員們已經迫不及待地擊掌相慶了,仿佛被寄予厚望的二年級“怪牛”已經為他們贏得了一場輝煌的勝利似得。

前後兩個回合,魏斯的兩記勾拳不但殲滅了敵方一萬官兵,摧毀和繳獲了對方不少武器輜重,還妥妥地爭取到了國民軍“到達戰場”的時間。此消彼長之下,雙方在這場戰役中的總體實力已經沒有開局時那樣明顯的差距了。

勝利還遙遠麽?

答案似是而非。按照這場兵棋推演的目標設定,藍方的直接取勝條件是占領紅方首都瑞恩城或殲滅法萊恩王國軍隊主力(消滅其總兵力的80%有效),紅方的直接取勝條件是殲滅聯邦軍參戰部隊主力或將其逐出國境(戰役開始的第7天後逐出有效)。如若雙方均未達到直接取勝條件,那麽從戰役開始的第14天開始,聯邦軍的單位戰鬥力以每天2%、補給效率以每天3%的速度下降,等到戰役的第22天,只要聯邦軍未能達到勝利條件,則判定紅方取勝。

接連贏下兩場重要戰鬥的紅方,離原本遙不可及的勝利似乎只有一步之遙了。可是,執棋紅方的魏斯,卻把剛剛展露出的自信和從容收了起來,以加倍的謹慎應對接下來的戰鬥。從場面上看,藍方仍有5萬訓練有素的正規部隊和占據優勢的水面力量,在失去了速勝和巧勝的希望後,“國字臉”很可能采取務實的正面平推戰術,集中主力部隊強行叩開紅方的安特瓦爾河防線,步步推進到瑞恩城下,最後用一場不惜代價的攻城戰奪下城池……時間是夠的,兵力也是夠的,當然了,紅方也依然有機會獲勝,前提是利用一切機會削弱對手,而且自己不能犯錯誤。

前路艱險,任重道遠!

接下來幾個回合,魏斯以防為主,將派去殲滅敵軍登陸部隊的機動部隊調回首都瑞恩城換防休整,把裝備精良的首都衛戍團調換出來,派去增援安特瓦爾河防線。等到這支兵力和防禦戰力雙倍於普通步兵團的特殊部隊抵達目的地時,正趕上藍方部隊加緊猛攻防線,魏斯的第一支機動部隊已經填入戰場,但防守方的兵力還是日漸吃緊。首都衛戍團的抵達,讓他的部隊得以在安特瓦爾河防線至少多撐了一個回合。不過,光靠法萊恩王國的半數主力,這條搖搖欲墜的防線肯定是守不住的。關鍵時刻,第一批24個營的國民軍加入了魏斯的戰鬥序列。

這一萬多名國民軍,總戰鬥力折算下來跟2個輕步兵團相當。權衡再三,魏斯將他們部署在安特瓦爾河防線之後的魯瓦爾森林,令他們在此布設防禦陣地、囤積物資,接應從前線撤下來的部隊。

戰役開始後第10天第1回合,紅方重兵防守的安特瓦爾河防線被藍方攻破,包括駐防兩座要塞的數千兵馬,總數近2萬人的紅方守軍開始後撤。從安特瓦爾河往西,穿過魯瓦爾森林,便是瑞恩城所在的瑞恩河谷平原,將魯瓦爾森林作為預備防線乃是唯一之選。

在國民軍的接應下,撤離安特瓦爾河防線的紅方部隊雖然遭到敵方窮追猛打,卻只在撤入魯瓦爾森林途中損失了不到20%的人馬,而就在第11天的第1個回合,裁判組宣布,藍方部隊又一次在瓦爾來登湖西北岸登陸。如若魏斯此前將所有部隊派往安特瓦爾河防線和魯瓦爾森林,那麽這個時候,後方兵力空虛,形勢絕逼會比藍方第一次登陸時更加糟糕。

基於敵方在各條戰線的投入情況,魏斯料定他們第二次登陸投入的兵力不超過6000,所以,他毫不遲疑地用第二批加入戰團的12個國民營替換出在瑞恩城休整的第二機動部隊,將其全數派往湖畔撲殺敵軍登陸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