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當頭棒喝(第2/2頁)

抽簽結束後,魏斯環顧四周,發現無論是己方的官員還是團隊的同伴,緊繃的表情都緩和了不少。

如果軍事戰術技能交流勝出,不管是3比0還是2比1,對外都能宣稱雙方學員在兩個大項的面對面交流中平分秋色。這樣的結果,當然是最為理想的。

可是,對面那些諾曼學員,在抽簽結果出來之後,卻沒有流露出明顯的負面情緒。

他們看起來依然是那樣的從容穩重。

這種從容,很快在雙方第一局的較量中顯現威力……

象征性地征詢了魏斯的意見後,穆斯德根以既定的戰術方案執棋。

洛爾斯特戰役,是阿爾斯特自由聯邦軍兵力占優卻以失利告終的最後一場戰役,之後隨著威塞克斯軍隊由守轉攻,迫使諾曼軍隊的左翼軍團後撤,聯軍逐漸扭轉了戰爭初期的頹勢,繼而攻入了諾曼帝國境內,迫使其統治者簽署條件苛刻的停戰協定。正因為在洛爾斯特戰役中,聯邦軍是在五比三的兵力優勢下落敗,這場戰役成為了聯邦軍事學者、軍史學家以及各個軍事院校著重研究的對象,他們總結出了聯邦軍隊贏得洛爾斯特戰役的多種路線方式,刊印出版了好幾本以這場戰役為藍本的書籍,而時任聯邦軍參戰部隊指揮官的蒂姆·華倫茲上將,直至去世都背負著“糊塗將軍”、“軟蛋將軍”等惡名。

兵棋推演第一局,握有選邊決定權的諾曼學員,有些出人意料地選擇了這場戰役中處於相對劣勢的紅方,這讓穆斯德根放心大膽地執行他的第一預案:戰役伊始,他在洛爾斯特城下布設三道防線阻擊敵軍主力部隊,同時派出兩個精銳兵團和三分之二的飛行艦隊在敵軍最為薄弱的左翼發動進攻,這是軍事研究人員公認的制勝捷徑。因為對方若抽調地面部隊加強左翼,中路的攻勢將被削弱到無法奪取洛爾斯特城的地步,而且時間拖得越久,聯邦軍在洛爾斯特城周邊集結的部隊數量越多,投入作戰的飛行戰艦數量也將持續增加,最終以洛爾斯特城為支點提前發起戰略反攻。對方如果不抽掉地面部隊增援左翼,僅靠飛行艦隊進行策應,那麽聯邦軍只需要在這一翼堅定不移地采取攻勢,就能夠在5-6天內突破敵方左翼戰線,這時即便對方主力部隊攻占洛爾斯特,聯邦軍也可以用一個鐮刀式的大包抄,或切斷諾曼軍隊的後路,或迫使諾曼軍隊放棄洛爾斯特全線撤退。

集眾多軍事專家智慧得出的作戰策略,經穆斯德根及其同伴們多次演練,似乎已經達到了萬無一失的地步。預先準備之時,魏斯幾次從對手的角度推演棋局,都沒有找出出奇制勝的法子,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諾曼學員無計可施。他們見招拆招,一面讓左翼部隊且戰且退,順勢將主力部隊的側翼暴露給了藍方,一面從右翼調出四個精銳戰鬥師,連同預備部隊一並投入中路,擺出搶攻洛爾斯特城的表象,卻突然對攻擊其左翼的藍方部隊展開猛烈的兩面夾攻,輔以空中強擊、敵後空降,以一場近乎自殺式的狂攻瓦解了藍方志在必得的“邊路反擊”,戰局驟變。紅方兩翼齊飛,很快對洛爾斯特城形成了三面夾擊之勢,接下來又是一場兩敗俱傷的消耗戰,結果竟然是紅方以所剩無幾的兵力成功奪取洛爾斯特城!

當卡爾森特上校代表裁判組艱難宣讀這一局兵棋推演的結果時,穆斯德根呆若木雞,滿心糾結的團隊成員們也如同一群鬥敗了的公雞,縱有百般不甘,卻只能低著頭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

身為巴斯頓軍校兵棋推演團隊的一員,魏斯出神地看著沙盤上的殘局。在他看來,作為藍方執棋者,穆斯德根在當前的情勢下采取進擊策略是符合邏輯的,而且在戰術推演的各個環節上,其抉擇既沒有偏離預定方略,也沒有丟棄同伴們的建議,更沒有出現人為的失誤。剛剛若是讓自己擔任執棋者,布局走棋也是大同小異,結果恐怕依然是輸。

一番思慮過後,魏斯擡起頭,看著諾曼學員們平靜而從容地等待著下一局兵棋推演,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這,真是一群可怕的對手!他們,難道就沒有弱點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