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第3/3頁)

姜萱看一眼火堆對面的衛桓,頓了頓,卻難開口。

其實如果有衛桓的話,上述問題迎刃而解。

可怎麽開口?

衛桓一貫孤冷,姐弟二人並不能給他什麽助力,於他而言只算累贅,為什麽又得帶著她們呢?

但現在這般境況,顯然這是唯一最好的路。

姜萱左思右想,實在沒有其他方法,最後決定還是厚顏開口問一問。

她頓了頓,正要說話,卻聽衛桓道:“這處縣城太小,距離瀘水太近,還是青州地界,非我們長留之地。”

其實,衛桓並未生過撇下姜萱姐弟獨自離開的念頭,也從未覺得姐弟兩個是累贅。

在臨淄城郊的黃土暗巷內,姜萱說要死就一起死,咬牙也要背著重傷的他一步步挪著離開時,他就認可了這個同伴。

他們是可以互相依托後背、同生共死的夥伴,自然是要攜手同行的。

姜萱聞言稍愣,不禁驚喜,半晌她“嗯”了一聲,揚了揚唇,終於露出這兩天來第一絲笑。

最大的困難迎刃而解了,她心內感激,情緒上揚之下,驅散了不少陰霾,精神明顯比之前好出不少。

“那咱們該往哪裏去呢?”

“青州和冀州是不能留的,兗州非必要也不作他想。”

兗州有彭越,三人雖割斷了親緣,但作為曾經的兩家死敵,麻煩能免則免。

至於青州和冀州河間,一個姜琨,一個張岱,自不用多說的。

衛桓將姜萱當日在陽邑碼頭的勸解聽進去了,他決定積蓄實力,再圖日後復仇。

和姜萱的打算一樣。

所以兩人現在尋找去向,除了生存,最重要的還得考慮發展。

“姜琨張岱勢大,雄踞一方,若要擊垮此二人,上策謀兵。”

從軍事上擊垮這兩個人,並將其身邊走狗一並屠盡,這才是最有可能成功,也最徹底的復仇方式。

刺殺之流,終究是小道,成功幾率渺茫不說,還得押上運氣。

軍事上擊垮,雖也前景艱巨,但眼下是個亂世,戰亂頻頻,反而是有真本領者最容易出頭的年代,真真正正的英雄莫問出處。

像豫州孟笙,東海周瓊,一個小土匪出身,一個百夫長出身,如今在中原也是一號響當當的人物,不管姜琨還張岱,都不能小覷對方。

姜萱一點點分析:“要麽自己找個合適地方,聚攏流民發展茁壯。”

這是第一條路,聽著當家做主挺不錯的,但實際上缺點很大且不少。一,糧餉軍械從何處來?二,還要拿出一套有效實用的訓兵章程。且現在好地方都被人占了,還得去占去搶。

搶占倒還罷,最重要的這是個弱肉強食的年代,弱小時太容易被大勢力鯨吞了。

每一個都是令人頭痛的大問題。

“要麽投軍,以戰功擢升。”

這是第二條路,上述問題將不復存在。等擢升到一定程度,若發展不合心意,還能謀算帶心腹部屬出走。

好是非常好的,可惜前提得軍中有人照應。否則,投軍只能當底層兵卒,非常難擢升不說,關鍵是怕被派出當炮灰,完事後反而上頭冒領功勛。

這在軍中,實在是太常見了。

這兩條路,各有利弊。姜萱仔細權衡,最後還是覺得,衛桓是不可能投青州軍河間軍的,這軍中無人的話,還是第一條路比較好一些。

她正要說話,不想沉默了許久的衛桓卻先開口了。

他微蹙了蹙眉,道:“……我有個舅舅,在並州上郡丁洪麾下任裨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