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第2/3頁)

傳統土窯的外觀,遠遠望去像地裏的墳包,頂上搭著厚厚的茅草,防止土窯受到雨水的侵襲。

造好後,方立安試著燒了兩天,效果非常不錯。

陽和族人們看著高高大大的土窯,心中激蕩不已,也不知道未來酋長說的磚瓦房到底是個什麽模樣。有土窯漂亮嗎?比土窯結實嗎?能像土窯一樣燒火嗎?冬天能有土窯這麽暖和嗎?

土窯真是太好了,還建什麽磚瓦房,我們住土窯吧!

等宇和喬暗搓搓地跟他提出建議,方立安才發現部落中有這種想法的人不在少數。

怎麽說呢?

土窯不是不能住,但肯定是比不得磚瓦房的,再說磚坯已經打好了,馬上就要進入燒磚環節,這時候停手豈不是半途而廢?

所以方立安只能竭力動員大家,咱們在努力努力,堅持一段時間,到時候一定能住上幹凈、明亮、寬敞、溫暖的磚瓦房。

好在這兩年,他在大家心目中樹立的形象十分高大,頗具權威,族人們幾乎沒怎麽考慮就妥協了。

再加上今夏的一場暴風雨把其中一個土窯的頂子給掀了,大家心裏那點不情不願立馬消失得一幹二凈,幹活又變得積極起來。

一定要住上未來酋長說的磚瓦房,不會被大風刮掉頂子的那種!

考慮到磚頭燒制的時間需要十數天之久,五個土窯都做的很大,一次性可以燒制將近100塊磚。只是如此一來,五個土窯同時工作,對木柴的需求急劇上升。

每天伐木,砍柴,林子的發際線越來越高,方立安時常想,等人口繁衍的越來越多,對房子的需求越來越大,這片林子被砍禿就成了遲早的事。

嘖,沒想到他方立安竟然成了破壞地球森林生態的第一人。

燒磚是個非常辛苦的過程,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天,外面熱,土窯裏更熱。為了防止中暑,大家輪番上陣,采取六班倒的制度,四小時左右一換。

因為燒磚的過程中火不能停,所以夜裏也得有人值班。

於是,每天傍晚,男人們都會用荊棘把洞口圍起來,女人和老人帶著孩子留在洞裏過夜,他們去土窯值班。

一方面,他們人多,另一方面,他們有火,並不擔心有野獸攻擊。要是真有那不長眼的撞上來,下場也逃不過給他們加餐。

第一批磚頭燒制好,即將出窯,方立安在紅磚和青磚之間猶豫了很久。

出窯前,紅磚是風冷,青磚是水冷。

毫無疑問,風冷的過程比水冷要簡單的多,但水冷的青磚性能更優,硬度、強度都遠遠高於風冷的紅磚。

結實,密度高,不易變形,抗凍性能好,抗氧化,防水泡,耐磨損,抗風雨剝蝕,千年不腐……

而且青磚透氣性極強,吸水性好,能夠保持室內空氣濕度。

看後世那些從古代留存下來的房子就知道了,全是青磚。紅磚風化的快,幾十年後的墻面,有的用手都能摳動。

思來想去,再結合當前的實際情況,方立安決定采用水冷的方式出青磚。

累一點就累一點吧,反正已經累了九十九步,最後多累兩步也無妨。

方立安算了算,按照每10天出500塊磚的速度,中間還要重復和煉、制坯、陰幹的過程,不間斷出磚,一個季度撐死了出4500塊。空出10天,算4000塊。

蓋房子,一平方需要64塊磚,4000塊磚是62.5平,等到來年秋天,總共能攢下312.5平的磚頭。

蓋一個10米長、10米寬的房子,大概需要200多平磚,多出來的剛好可以圍著墻壘一圈炕。

算上蓋房子的時間,抓抓緊,說不定明年冬天就可以住進去。

一想到寬敞明亮、冬暖夏涼的大房子,方立安就激動的不行,渾身充滿了幹勁。

——

秋風送爽,狗尾粟被果實累彎了腰,族人們臉上洋溢起幸福的笑容,無他,因為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

自從有了小米和花生,男人們從日復一日的狩獵中解放出來,女人們從日復一日的采集中解放出來。

現在,年紀稍大的孩子每天幫著老人一起照看幼兒、生火做飯、喂雞喂羊,男人們成天燒磚,女人們成天制坯。

秋收這幾天,土窯熄火,男人們來到田裏收小米,收完小米繼續收花生,然後送去山洞,和女人們一起處理,前前後後總共花了半個月。

這次收來的糧食,存了一小半放在山洞,其余的都堆在山洞外的茅草倉庫。

方立安和陽在倉庫外堆了一米高半米厚的磚頭,再也不用擔心野豬下山亂拱了。

妥善安置好糧食,很快又恢復了制磚的生產線。

女人制坯的速度遠遠超過男人燒磚的速度,因此,即便進入寒冷的冬天,女人不再和煉、制坯,男人們也不曾停止燒磚。

對於磚頭,陽和部落裏的其他男人都是無比服氣的。又硬又方,堅不可摧。可以想象到,將來用磚頭蓋出來的房子會是怎樣的堅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