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第3/4頁)

高玉珩自有自己的道理:“旱災之事是真是假,兩個月之後便能知道了。若師弟只是白日做夢,朕念著師兄弟的情分,也不會外傳,太傅大可放心;可要是真的,於朕而言就是要命的事。”

做皇帝的人多是有些疑心病,高玉珩也是如此。他說有多相信封恒的話,也不至於,只是事關緊要,再多幾層預防都不為過。

封恒有些沒想到皇帝會接受得這麽快,但聽著皇上又問他夢裏朝議的情況,也沒遲疑,該如何托盤而出他早有準備,立刻便道了出來。

旱災五月初出現苗頭,氣溫驟升,連著五個月都是高溫無雨,京城周遭水道幹涸,溪港斷流,人畜飲水困難,農田絕收,樹木也成片枯死。皇上下令減稅,撥銀子賑災。可有人欺上瞞下,在中間漁利,暗中加重稅負徭役。

就是如此,旱災情況才會這般嚴重,導致皇帝遭到閣老們攻詰。

他大概說了一下情況,宋師竹畢竟對朝廷官員不熟,記住的那幾個人名只是諧音罷了,封恒初入仕途,當然也不認識。

其實以朝廷的能力,遭旱時大可以從外頭調糧進京,能操作的空間極大,不至於皇帝就要被逼到下罪己詔的程度,可禁不住有些人就等著抓皇帝的小辮子。

也是如此,封恒才覺得妻子的那個夢,即使在皇帝面前全說出來有打擊同僚的嫌疑,也不該說一半藏一半。

封恒出口的那幾個名字,高玉珩一聽就知道是誰,他臉色一黑,道:“徐閣老還真是不把朕弄死,就不達目的。”

李望宗聽完之後,心裏也有些嘀咕。封恒嘴裏的幾個官員,都是徐閣老的幾門遠房了再遠房的姻親,若不是有心注意極難察覺到的那種,難不成還真是上天托夢?

他心意動搖,左思右想之後,只得嘆了一聲,道:“皇上寬心,咱們既然提前知道這件事,必定能平平安安的。”

高玉珩想了很久,道:“河工水利之事,朕登基之後,原本便該修繕,若是沒有師弟這件事,拖到今年也差不多了。”

李望宗聽到高玉珩的這句話,便松了一口氣,皇上這句話為封恒開脫十分明顯,想來縱使旱災之事沒有發生,小弟子也不會被這件事拖累。

封恒也有些感動於皇帝對他的愛護,他想了想,雙手奉上幾張宣紙。

朝廷其實不乏能人,可惜有私心的人實在太多。那個夢裏,許多人都是吵吵嚷嚷在爭論責任歸屬,其中便涉及到一些治旱的好法子。宋師竹也知道那是精華所在,怕自己以後記不住,幾乎全都默寫下來。

封恒歸納整理了一遍,今日帶過來本來就打算和李望宗討論一下,現在皇上在這裏,也用不著再多轉一回手。

高玉珩看完之後,卻壓在案上,道:“這些事且不急。”

後日的先農禮才是緊要的事。先農禮一向有鼓勵農桑、祈求風調雨順的意思,高玉珩想到封恒說的旱災,便想要多做一些準備,要是真的發生了,總不能真的讓人給他扣帽子。

因著屋裏頭有個和尚在,高玉珩並未多說,只讓封恒和李望宗第二日進宮再議。

天災雖在眼前,可封恒把這件事捅了出去,心裏卻松了一口氣,這是這件事裏最艱難的一步,若是皇上不願信他,他只能眼睜睜看著後頭災禍發生。

故此,封恒送了緣大師回清泉寺時,心情還是不錯的。

馬車裏只有他和了緣大師兩個人,一陣安靜的茶杯碰撞聲後,他跟了緣大師道了一聲謝。就跟宋師竹先前說的,這種渾水人人都是避之唯恐不及,只他一說,大師願意幫忙,封恒心裏對他只有感謝的份。

大師雙手合十地念了聲佛:“老衲只是隨口一言罷了,施主才是真正是在為蒼生積德。”

封恒見他一幅大公無私的模樣,忍不住問道:“容封某冒昧問一句,大師為何願意幫忙?”

了緣大師笑容盎然道:“尊夫人福德深厚,天命天定。此等福人,但有所求,竭力相助才是順應天道之事。施時雖微,得福報大,這也是老衲的一番機緣。”

封恒想著妻子對大師的懷疑,心裏頗有幾分無語。其實今日從自家先生和皇上的反應裏,封恒也看出來了,了緣大師確實是個高僧,只是他們在縣裏孤陋寡聞,這才對大師有所不敬。

最後到山門時,了緣大師還邀請宋師竹有空閑時到寺裏品茗,封恒也不願意瞞他,宋師竹並不願意別人知道她的奇異之處,想來對大師的邀約會退避三舍。

了緣大師並沒有強求,臨行前又贈了封恒八個字。封恒聽完之後,心中突然一陣好笑,覺得妻子應該對和大師見面這件事,應當會相當糾結為難。

宋師竹只能說,自家相公對她相當了解。了緣贈給封恒的八字成語是“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這句話不就是對封恒那些死劫的映射嗎。雖然所有事情其實是從趙氏的噩夢開始的,大師知道其中詳情,很可能只是按圖索驥,生搬硬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