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第3/3頁)

她道:“恩科改革還是和民生教化比較粘得上邊。”他們家如今還在起步階段,太沉重的包袱,還是別背上的好。

封恒點頭道:“若是民生,老師跟我說過,皇上一直想對賦稅動手。”

都說民生多艱,可幾十年來大慶朝風調雨順,百姓們合該安居樂業才是,可底下百姓卻常常只是足夠糊口,其中的一個大問題,就是賦稅一日日加重。

本地衙門加稅不需要上報朝廷,好些縣裏收完稅賦定額後,還要加征幾成作為衙門維護之用。

封恒搖了搖頭,這個問題其實已經很嚴重了。他還記得老丈人跟他說過,他當時和張知縣撕破臉,就是因著張知縣強要加收丁稅人頭稅,宋氏族人多,要是這個命令真的執行,家族損失巨大。

宋師竹深深覺得,封恒提出來的都是不好啃的硬骨頭。這些問題要是真在紙上具現,封恒肯定會成為眾矢之的。她雖然也覺得賦稅該改革,可飯要一口口吃,想要做實事還是得踏踏實實一步步來。

她想了想道:“改革民生,不一樣局限在賦稅上,別的不說,修橋鋪路,鼓勵商事這些都是民生大事。讓百姓多掙錢才是正經。”

其實她只是模模糊糊有個感覺,覺得明日的題目一定會和改革相關,便天馬行空地說了幾句,順嘴提了個招商引資的法子:“比如咱們豐華縣靠近邊疆,皮毛野味都是當地特產,在縣裏一張狐皮二兩銀子,京城翻個五倍還不止。”

“……要是衙門能牽頭集中收購,或是提供一些優惠條件,讓大商賈過來做生意,一來百姓能把積攢賣出去,二來商賈過來了,肯定要在當地雇人做工,這樣便能讓百姓多掙些錢,日子不就好過了嗎?”

說完之後,宋師竹見封恒一直盯著她看,不禁道:“我說的不對嗎?”哪裏有問題?

問題大了,涉及到經濟財政,有時候苦讀多年也未必有所領悟。

宋師竹冷不丁來這麽一下,實在讓封恒又驚奇了一回,他想了想問:“這些是你自己想的?”還是嶽父說的?

宋師竹也沒有推到宋文勝身上,聽封恒又好奇問她為什麽縣裏沒實行,宋師竹便有些無奈。

她悄悄跟她爹說過的,可是宋文勝只是個縣丞,頭上還有個知縣,這年頭士農工商等級森嚴,想讓一把手放下士人架子交好商賈,跟要了他的命差不多。她提出來之後,宋文勝倒是挺感興趣的,可惜細想之後還是覺得行不通。

她總結道:“要是想改革民生,說開源不得罪人,你寫限制肯定是千夫所指的。”賦稅當然是該解決的問題,可封恒才初出茅廬,拿賦稅開刀肯定被人一把拍死。

封恒沉吟半晌,宋師竹摸不清他的想法,清了清喉嚨,道:“反正你聽我的就是了。”

這道題她也只能跟封恒探討,殿試考題不比別的,要是其他事情,她還能讓封恒跟堂兄表兄提醒一下,這個事情他們就只能自個悶聲發大財了。

第二日殿試上,眾人開始答題後,封恒盯著熟悉的題目看了好一會兒,半響才提筆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