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第2/3頁)

管事的態度這麽利索,簡直叫一旁的封印郁悶不已。

送完李家管事後,他便緊緊守在屋外,打定主意不隨便離開。宋師竹看著他這麽積極,想了想便給了他一個任務,叫他到馮氏那裏跑一趟,把消息傳遞出去。

封印當下便樂呵地應下了。

等到封印走了之後,封恒才笑道:“封印沒什麽壞心眼,就是想掙表現罷了。”

宋師竹不好意思道:“我就是用慣了自己的人。”封恒對家事一向是個甩手掌櫃,無論她怎麽安排,他就怎麽接受。

在這點上他們兩人頗有默契,家裏一向維持的是男主外女主內的格局。宋師竹也不願意他在庶務上花費太多心思——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是賬目事務樣樣都要他過目出主意,一定會耽誤他讀書的時間。

不過封恒相信她,把家裏內事全都交付在她手上,宋師竹對他身邊的人也沒有打壓的想法。橫豎不過是一個小廝,又不是丫鬟,她一點都不擔心。

封恒聽她嘴裏一口一個放心,心裏欣慰的同時又覺得有些不對。

他回想著兩人成親這一年的日子,宋師竹似乎從來就沒有擔心他會做出不好的事。

琢磨了一下這個意外的發現,封恒突然便有些不是滋味。

若說剛成親那時,宋師竹對他還有些好奇和矜持,可到了府城之後,兩人朝夕相見,褪去那層新婚時的小心翼翼,兩人許多事情都是有商有量,床笫間也十分和諧。

但就是太和諧了,他才會遲鈍到現在才發現妻子對他好像少了一份情濃的熱烈,就像春水一般細水長流,反應卻總是十分平和。

宋師竹覺得封恒看著她的目光有些別的深意,卻領會不出他的意思。因著覺得不會是什麽大事,她也沒有多想。

午後,外頭果然解禁。但經歷了一早的惶恐不安,街上還是一個行人都沒有,百姓們就跟烏龜一樣,深深躲在自家的龜殼裏不敢外出。

宋家門前卻有一個京營的小兵,過來通知宋文朔明日大朝,接著不等門房多留,便直往下一戶去了。

次日上朝後,宋文朔回來時便帶回了一個消息。

昨日作亂的是皇帝的親叔叔,當今吳王殿下。

宋文朔看到妻子侄女臉上都是迷茫,便把他打聽到的有關吳王殿下的資料說了一遍。

吳王是先帝的親弟弟,先帝去後在京城裏雖然沉寂不少,可先前幾十年卻是京中一霸,十分蠻橫,百姓都極為怕他。這位吳王一向不喜性情強勢的嫂子,先帝在世時就屢屢跟章太後有沖突。

許是擔心皇帝侄子龍椅坐穩之後,章太後會清算他先前的所作所為。吳王便腦子一抽,想著效仿草船借箭,來一招江船借刀,若不是宋師竹發現了,以皇家對李家的信任,還真有可能被他借成功。

宋文朔道:“章太後知道這件事後,便設了一個局……”

宋文朔是戶部五品員外郎,雖然沒有資格站在金鑾殿裏,但今日為了讓朝臣都知道叛王所作所為,大太監一趟趟往外傳話,他也全部聽全了。

就跟宋師竹昨夜猜測的那般,章太後設了一個甕中捉鱉、人賬俱獲的局。

李家船上發生水賊的事後,太後十分震怒,怕幕後黑手跑了,即時下令所有知情人對事情保密。若是泄露,便視為叛黨同夥。

因著遭賊之事發生在江心,附近沒有別的船只,當時只有水營官兵趕來救援,這件事還真是被瞞得密不透風。

所以才能打了叛王一個措手不及。

吳王的想法其實極好的,他把兵器和人分成兩批運進京。最近因為臨近恩科,京城裏人員混雜,正好給了他可趁之機。

可惜一著不慎,在取刀時就被人層層圍住。一場慘烈廝殺後,新帝登基後的第一場叛亂半日便告結束。

宋二郎忍不住道:“幸好太後行事利索。”宋三郎年紀小,也跟著點頭。

他才說完,宋文朔便瞪了自家兩個兒子一眼。宋大郎看著弟弟,也有些不贊同。

宋二郎笑道:“我說得不對嗎?這一回要是沒有太後雷厲風行,叫叛王先知道消息,下回要抓人就不容易了。”

宋二郎還算識趣,知道他爹不認同他的話,只說了這一句,就停住了。

宋文朔其實也不覺得太後這麽做有問題,只是,要是兒子嘴裏的人名換成皇上就好了。

他嘆了一聲,若是皇上有這樣的決斷,他們這些臣子就不用擔心太後過於強勢,會影響到皇上的地位。

他繼續道:“今日一早,有禦史指責章太後行事霸道,為了守密,無視國法,放任錦衣衛控制沿途水道官員,太後當下便讓人把他拉了出去。”

那種咄咄逼人的氣勢,一下子就讓滿殿堂的人鴉雀無聲,宗室國戚倒是想要說些什麽,卻礙於自家剛出了個叛王無話可說,最後還是皇上出來打了個圓場才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