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爭鬥訂單(第3/3頁)

其中絕大部分都是由柳若依旗下的投資機構融出,這樣使得中鑫國際的股權現在基本上也集中到了柳若依手裏。

盡管現在還看不到收回成本的希望,但是從賬面上,去年快馬加鞭提升的產能已經貢獻了將近60億美元的收入,如果除掉大規模的資本金開支,賬面盈利算是已經實現了,當然加上大額資本支出,中鑫國際還是沒法實現自主盈利發展。

今年的營收如果不出意外的話至少要超過80億美元,雖然離競爭對手預估超百億美元以上還有些距離,但是這個距離已經開始急劇縮小。

此消彼長下,原本的第二名UMC就日子難過了,在這場代工的超級大賽中,UM已經無力在先進制程方面進行大規模備戰。

以他們現在的480萬片晶圓年加工能力,絕大部分都是65nm制程工藝以上的,現在建設一條45nm制程產線都限定到5萬片月產能上,實在是資本金吃緊,他們融資可就沒有柳若依這麽好拿到錢了。

原本千年老二變成第三,業界地位的下降更是在投資人眼裏慢慢失去了吸引力。

如果不是受島內政策的限制,張如金都要鐵心將聯電收攏過來,以UM現在孱弱的股市表現,單單從商業方面來說張如金很輕易就可以收購過來。

現在的UM連中鑫國際一條新的32nm制程工藝產線的價錢都可以買下來。

可惜島內絕不會讓這種打臉的事情發生。UM同存儲器代工商這種散兵遊勇們不一樣,這是島內同TMS並列的核心企業。

中鑫國際可是掛著中字頭的,不管是不是現在股權已經分散到離岸投資公司手裏,傳說落在了香江那個金融女王手上。

只要這個企業的根基在內地,打著內地的旗號,島內就絕不會讓它收購UM,連TMS幾番試探都不行,中鑫國際就更沒有這個可能性了。

柳若依就算通過第三方買下來,也不可能同實現同中鑫國際的合並。

所以張如金對於UM也就沒有多少留念,直接準備發動產能大戰,通過市場方式讓UM三振出局,說不定還可以接收到一部分UM的客戶。

盡管這些客戶可能會大部分便宜了競爭對手。

不過在集中化過程中,中鑫國際也不會手軟,畢竟現在大部分產能放到內地,在土地成本,人工成本這些方面競爭對手是無法相提並論的。

夢工廠那邊的土地基本上是白送,連廠房都是當地高新區建設好,3年免房租,5年內房租半價的方式給夢工廠。

新建的15萬片晶圓產能的廠房和土地基本上也是這個待遇,盡管離市區有點遠,不過承諾一定會開通一條公交路線方便來往。

這個政策可就是競爭對手拍馬都趕不上,為了在這個行業突出重圍,現在的大好局勢內地眼睛又不瞎。

45nm制程工藝的重要性更是毋庸置疑,別的不說,就是去年徹底開源出來SPARCT2,45nm制程工藝雖然比起32nm制程工藝要差一些,但是也比原始設計的65nm制程工藝強了太多。

這顆處理器的效能如何,從內地各大主力計算機研發機構現在暗中大打出手在爭搶主導權就清楚了。

江南所和西南所合流雖然占據了上風,但是並不是唯一的聲音,這裏面蘊藏的價值之大,並不是只有李世傑和趙孟國倆個人看得到。

所以真正的爭奪才剛剛開始。

量產的神威SPARC服務器在西南和江南打開了市場,但是除此之外的地方市場上步步難行,即便是本土力量薄弱的嶺南市場,神威的銷售都遇到競爭對手貼身緊逼式待遇,在價格上被針對性封殺中。

神威服務器畢竟還是一個新起之秀,原來的老牌勢力對神威看得非常緊。

這讓李世傑和趙孟國都有些無可奈何,市場上現在拉不開太大的差異化,畢竟對手也是用SPARC兼容服務器打神威的SPARC服務器,尤其是16路以下的相對比較成熟的產品,大家都有SPARC開放聯盟的技術支撐,完全可以開發出來。

除了32路超級小型機方面還有優勢外,這讓李世傑和趙孟國現在都無計可施,現在只能將賭注壓在了新一代的64路SPARC超級小型機服務器和新一代的SPARCT2PLUS上了。

依靠技術有了新的競爭對手無法復制的產品,他們才可能在這個紅海市場大戰中脫身而出,高端產品方面形成技術代差優勢打擊對手,中低端則通過規模形成一定的成本價格優勢。

不過現在倆人總算看清楚了未來的路,對未來還是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