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爭鬥訂單(第2/3頁)

他的最先進的產線還要保障自己的存儲器業務具有優勢。

現在的奇夢達太兇猛了。

不但有著巨大的普通存儲芯片生產的產能,還有龍工廠的4條先進制程工藝的產能儲備,一旦在高端生產上交火,龍工廠加上薩克森工廠,SS公司的壓力就太大了,他只能把海力士拉在一起才能對抗。

同樣,張如金可以動蘋果處理器A5這塊眼看有落入SS公司的肥肉,卻不能去動TMS在顯示卡處理器方面的大蛋糕,也是同SS公司有著同樣的理由。

存儲器決戰還沒有一分高下,如果說一旦雙方要在高端交火,龍工廠勢必會卷入進去進行殘酷的價格大戰,必須保留一部分高級制程來作為後盾,屆時必須開足馬力輸出源源不斷的價格戰彈藥。

關鍵時刻向市場輸出足量的高階存儲顆粒,如最新規格的4Gbit內存顆粒,將競爭對手的利基市場變成紅海,看誰能夠熬住市場的寒冬,換句話說就是比誰資金更加雄厚,可以在流血戰爭中忍到將對手熬死!

現在的代工戰場上,三分天下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當然TMS仍然一馬當先占據了最好的優勢,有著最好的客戶,高利潤的代工項目。

但是龍工廠在不斷蓄力,精進自己的制程工藝,現在32nm制程工藝的量產並沒有成為龍工廠的技術進步終點,相反這個才是剛剛起步。

現在梁吉松在28nm制程工藝的全力研發,和22nm制程工藝的預研同步在進行中,而且28nm制程工藝已經取得了相當大的突破,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今年極可能可以進行28nm制程工藝第一次試流。

半導體加工技術狂人梁吉松的到來,當然不是僅僅在現有的產線上調優提升良率這麽簡單。

最重要的工作還是要將新工藝新制程的研發大梁跳起來。

為此張如金已經付出了至少不下十個的核心高端人才指標四處引進人才。

這些全部都是年薪高達50萬美元到150萬美元的核心技術骨幹,是從全球範圍內招募過來的頂級芯片加工設計專家。

全部來自IBM、Intel、AMD、東洋、寶島業界著名公司,這些芯片設計或者工藝制程的專家為梁吉松增加了不少底氣,否則單單就是他一個人渾身是鐵也打不出幾顆釘子來。

這些專家來自不同技術路線,思維方式各不一樣,正好為梁吉松提供更多的解決問題思路,這樣在推進中遇到問題很少有一籌莫展的時候。

財大氣粗的柳若依在硬件環境方面根本不會省錢,張如金提出要求後,直接同意搞了倆套產線的主要頂級設備供他們進行各種試驗,要知道這些設備可是動輒以10億美元起計價,一個工藝產線主要設備如果研發不出來可就是閑置資產,不過現在龍工廠這邊根本不怕。

如果缺錢了,柳若依即刻就會繼續融資朝裏面燒錢。

這種外在條件不缺,內在技術實力不弱的情況下,龍工廠的技術進步保持著快速叠代螺旋上升的趨勢。

即便偶爾會停步不前,但是很快梁吉松們就又會解決問題向前小跑一大步。

有了這種研發進展,張如金的底氣就非常充足。

32nm制程工藝現在已經是當前代工業界主流頂級配置之一,當然更好的28nm制程工藝競爭對手已經開始小規模量產,從技術代差來說,從45nm制程工藝到28nm制程工藝有著倆代的差異。

不過這樣一來,對於內地中鑫國際引進45nm制程工藝就不會有什麽限制了。

香江的龍工廠畢竟不適合大規模生產,真正普通級別的半導體產品大規模量產,還是放在內地才有著更好的性價比。

以目前中鑫國際的內地產能來說,已經整合完成的月產40萬晶圓存儲器產能的夢工廠是核心,加上以前的15萬其他130nm到90nm制程工藝產能,以及龍工廠已經形成戰鬥力的10萬高階制程工藝產能,整體合計年產能已經達到了780萬片晶圓加工能力。

雖然說比領頭羊的TMS高達1100萬片晶圓加工能力還有差距,但是比起原來的業界第二名480萬片晶圓加工能力來說已經超出了不少。

突破了32nm制程後,張如金為內地的中鑫國際引進45nm制程工藝月產能設計是起步15萬片12寸晶圓產線。

除此之外,在晶圓原材料生產上中鑫國際也開始進行布局。

張如金為內地中鑫國際準備籌建一個大型的12寸晶圓生產廠,一期設計產量是月產30萬片,未來二期設計產量將是50萬片以上,這個產能使得中鑫國際足以滿足自己代工產品大部分的晶圓需求。

在這種關鍵性的半導體原材料方面,柳若依的原則是一定要有備選方案,寧可費用高一點也不要成為瓶頸。

投入這塊也是按照這個原則去布局,錢不夠就啟動融資,迄今為止,中鑫國際內地和香江倆個公司先後已經融資超過了400億美元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