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談話(第2/3頁)

“在大哥的照料下,母親身體漸漸好轉。她又開始重拾舊業,幫別人洗衣服、補衣服。省吃儉用存了點錢,便四處托人聯系當時的知縣。可知縣大人已經調任到他處做官,不在宛縣了…母親不肯放棄,認定只要找到知縣,兄長就能出去讀書。她瞎忙活了大半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得知縣上有個師爺曾是知縣大人的門客。平時連捆白菜都不舍得買的母親,一口氣拿出了一貫錢給那師爺,好說歹說,他才同意幫忙寫信給知縣。”

“聯系上了?”徐碧琛問。

謝欽點頭,道:“知縣大人竟然還記得哥哥,當即同意為他作保,送他去書院學習。就這樣,大哥在十七歲這年走出了我們那個小山村,走出了宛縣。院長在知道我們家困難的情況後,允諾不收取大哥的學費。饒是如此,要供他日常開銷,母親已是極為辛苦。兄長心疼母親,想出去做些雜事,可母親說會耽誤他學習,死活不肯。路費高昂,大哥從來舍不得花這筆錢,所以五年都沒有回家一次。”

“謝大人是這麽顧家的人,在外多年,肯定會與你們通信吧?”

“他每隔三個月,便會給家裏來一封信。”對於琛貴妃提出的泰迪疑問,謝欽給出了肯定的回答。

徐碧琛飲了口果茶,把杯盞放下,又將手邊的杯子往少年坐的方向輕輕推去:“這是用青棗和蘋果熬成的水,清香撲鼻,酸甜可口,二公子不嫌棄的話可以試試味道。”

謝欽用手心蓋住茶杯,靦腆道謝。

美人輕笑一聲,端起茶盞,小抿一口。她眼波流轉,故作不經意地說:“五年不歸,鴻雁傳書,真是感人肺腑。不過…白馬書院在勤州,好像就挨著北梁邊境。那謝大人肯定同你們說了不少北梁的風土人情吧。”

在滅北梁之前,北梁有過一段穩定的時光,兩國其實還保持著比較正常的交往,人們可以自由通行到他國。

他能聽出琛貴妃話裏有話,但一時琢磨不出她的用意,也懶得多加思索,如實回答道:“確實提過,大哥在書院有一個同窗好友,他們閑暇無事時,常相約去北梁的靜雲山登高。”

“四年前他提到過什麽,你還記得嗎?”徐碧琛把時間範圍縮小,引導謝欽去談論那個更精準的話題。

四年前,北梁滅亡,這個時間節點太過重要,也太讓人印象深刻,是以謝欽立刻就回想起來那段時間的書信內容。

他記性很好,不用思考太久,張口便細細說來:“燕軍攻破梁國之前,北梁已經出現了很多起內亂,白馬書院的院長怕學生有危險,不再允許他們越過邊境到北梁去。所以大哥對北梁的提及,從那以後就趨近於無……也可能他提起過,而我忘了。北梁滅亡之後,兄長一共告訴了我們兩件大事。一是書院帶著學生一起作文章來探討大燕滅梁一事,要求學生從各個方面找出北梁滅亡的原因,而那次大哥寫的策論被評為了最優,他非常歡喜;二是他結識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還稱與那人是惺惺相惜的知己。”

朋友?

徐碧琛敏銳地抓住這個詞,反復咀嚼,覺著裏面大有蹊蹺。

她按捺情緒,問道:“還有呢?”

謝欽搖搖腦袋,說:“沒了。”

“沒了?!”

“從那以後,大哥就沒再給我們寫過信。”謝二公子這樣說道。

少女緩緩笑起來,感覺自己一顆心終於沉到了地底,不再懸吊於半空中。

她霍地起身,輕飄飄走到謝欽身前,在他渾身僵硬之際,伸手,摸了摸他的頭頂。

“回去吧,本宮派人送你回宛縣。”

謝欽表情瞬間冷卻下來,他聽到自己的聲音,像冬日結冰的湖水,冰涼刺骨:“娘娘,他是我的兄長,有事不必瞞我。”

徐碧琛靜靜盯著他稚嫩削瘦的臉頰,半天沒說一句話。

少年加重語氣,一字一句道:“請您明示。”

費盡周折把他找到這裏,又問了這麽多奇怪的問題,謝欽愈發清晰認識到,即將有大事發生。

而這件事,可能會成為壓垮他的一塊巨石,但他仍然選擇面對。

泰山壓頂不彎腰,君子之行也。

她無奈至極,溫柔的眼神絲絲縷縷集中在少年身上。

“謝欽,你的兄長是個好人。”

他溫柔、善良,品行絕佳,而又兼具天賦。如若健康成長,定會成為未來的國之棟梁。

謝欽福至心靈,倔強地揚起頭,眼底似有淚光閃動,他說:

“可謝雲臣不是,對嗎?”

*

把謝二公子送出宮後,桃月折返。

她給主子捏了捏肩,憂慮重重,擔憂道:“娘娘,您不是說謝大人危險得很嗎,怎麽還放二公子回去?”謝欽就這麽走了,豈不是以後時時刻刻都處在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