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風聲(第3/3頁)

“辱呂將軍了,呂將軍不搶自家百姓。公孫瓚在易京屯糧三百萬斛,比許縣還多,你們以為糧食是哪來的?”

“要說打仗,他也沒比誰強。別說呂布、徐榮,就是後起之秀通遼四將,哪個不打得鮮卑嗷嗷叫?”

“我倒覺得他剛封中郎將的時候還是不錯的,不過‘幽州霸主’之後飄了。若是能吸收進遼東,未必不能成一員悍將。”湊上來討論軍事的竟然還有女孩子。十一歲的小姑娘穿著律法科的黑白相間的學子服,雙丫髻、娃娃臉,擠在一群大哥哥中間顯得格外可愛。

然而辯論中的單身狗們不相信可愛,當即有人駁斥她:“拉倒吧,你也說公孫瓚飄了,就他那廣開後宮、貪欲不足的樣子,到了遼東得判八十年。”

“那沒辦法了。咱們不出兵,易京擋不住袁紹。”律法科的小姑娘揉揉臉,故作老成地嘆氣,“公孫瓚擋在咱們和中原之間十二年,幫遼東度過了最脆弱的開荒期,結果你們用完就扔。嘖,真可憐。”

蔔震是認識她的,拉過來揉揉雙丫髻,笑道:“趙青丫,難不成是公孫瓚發了善心,才沒有打過遼東嗎?咱們給他上貢了多少好東西?白虎皮、紫靈芝、鹿王茸……主家自己都一件衣服穿十年。”

趙青小姑娘慌忙捂住發髻。

公孫稷附和朋友:“沒錯沒錯,為了麻痹公孫瓚,華公可沒少下本錢。除卻上貢,收買烏桓又是一筆,偽裝旱災又是一筆,且遼東商隊和冬牧線從來不靠近右北平邊境四百裏內,寧可往北邊茫茫草原上去,多少諜部和軍部的學長在那裏奔波,烈士碑上的名字都已經超過二十了。”

“遼東戰略縱深擺著。”沓安難得地在這種熱鬧氛圍中開口,語氣像清風,“公孫瓚打進來的成本太高。”

小姑娘被說服了,連連點頭:“是我太年輕了。世上哪有蠢貨的軍閥?全靠我方英雄未雨綢繆。”

午餐時間就在說話間不知不覺過去了。隨著清場的鈴聲響起,學子們才依依不舍地散去。

但可以想見,“如果袁紹攻下幽州,是否和袁紹開戰?”、“東部鮮卑和西部鮮卑的立場分歧”、“冀州黑山軍的殘余勢力會不會支援公孫瓚”之類的話題,夠接下來一個月飯後討論的了。

沓安走在最後,回望食堂大門上方的匾額。“民以食為天”五個粗放的狂草在正午猛烈的陽光下依舊是沉默的黑。

看著像張芝的狂草,但其實不是,“以”字中間一點連筆斷開,是那個人獨有的標記。他三歲那年夏天見她練字,寫了一下午的“人心似水”。陽光就像這樣的陽光,“似”中的“以”字就像這樣的“以”字。

俊美的少年眼角劃過一絲清淺的笑,但他快速收斂起表情,然後快步走入大連學堂教學區重重的院落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