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第3/4頁)

出來接應安嫻的是一位年長道姑,沒有過多的話語,從安嫻進來到將她安頓下來,就只說了一句,“施主,請。”

安嫻也沒看清她的模樣,那道姑一直低著頭,安嫻只能瞧見她頭上的佛帽和光潔的額頭。

寺廟裏非常清凈,清凈到讓安嫻懷疑整個寺廟就那道姑一人,好在到了裏頭,能聞得見裏面陣陣木魚聲,然而一路走到了安排給她的住所,卻依舊是沒看到半個人影。

安嫻的住處是齊荀讓人提前收拾好的,屋內擺設簡單,一張床鋪,一張桌子幾個蒲團,一處書架,便再無其他,但卻非常幹凈,一進屋就能聞到一股春季山野的花香。

屋前的窗戶打開,能看到山谷的雲霧,後邊是一片竹林,再往上看,就是整座山的山頂。

確實是個修身養性的好地方。

安嫻安頓好了,精神頭足,便想圍著寺廟轉一圈,然後還想去找剛才的那位道姑問幾句話。

可往裏走的路,被一扇門堵住,鎖的死死的,木魚聲就是從裏面傳出來的,想必就是她不能進的地方。

“娘娘還是回屋裏歇息吧,奴婢進來時就注意到了,娘娘的住處,雖設在寺廟,卻與寺廟隔絕了起來,娘娘就是將這廟子繞上一圈,怕也是進不去。”嬤嬤在安嫻身後,勸了一句,估計殿下就是知道娘娘這愛熱鬧的性子,故意隔開的。

安嫻就是閑不住,進了屋子也就圖當時的一陣新鮮,等到瞧不出什麽樂子來,就將注意打在外邊兒,可寺廟建在山裏,出去也是荒山野嶺的,也沒什麽看頭。

想去看的地兒,又被隔了起來,這回安嫻也只能灰溜溜地往回走。

“娘娘今日的身子骨倒像是正常了,但也別大意了,山裏的空氣好,多在屋裏養養神,等殿下回來,才有那力氣說話。”

嬤嬤想的是太子殿下就算再晚,晚膳過後不久,也能趕回來,可等來等去,等到月色爬上了枝頭,也沒見人回來,天色剛黑的那陣,安嫻打開了屋前的那扇窗,席地而坐,大有暈暈欲睡的感覺,嬤嬤趕緊在她身上蓋了一床雲錦被,知道她心裏還在等著殿下,便也不催著她去床上歇息。

等安嫻睡著後,嬤嬤便掩上了窗戶,怕風吹進來,涼著了她。

這一覺安嫻也沒睡多久,昏昏沉沉地心裏惦記著齊荀,怎麽到了這大半夜還沒歸來,今兒在馬車外,她的一番挑逗,難得看到他急躁了一回,看得出來他是有心要早些回來的,可到了這個時辰還沒有回來,必定是有什麽重要的事絆住了腳。

安嫻越想腦子越清晰,最後也就徹底的清醒了,她睡不著,嬤嬤和鈴鐺也睡不著,三人坐著屋裏閑聊,一邊聊一邊等著齊荀的消息,聊著聊著,安嫻突然就想起了手上的佛珠。

“鈴鐺,你可還記得這珠子是什麽時候到我手上的?”安嫻問的沒有顧忌,可她的事情,包括她與吳國太子之前的事情,鈴鐺都一清二楚。

一聽她問起了這株子,鈴鐺臉色就變了。

那日在驛站,她沒跟著嬤嬤和娘娘出去,自然也沒有見到娘娘與朱公子見面的情形,後面聽嬤嬤說起,她心裏就是一陣拔涼拔涼,心跳都快了許多。

當年公主與朱公子的情意,與如今太子相比,並沒有少半分,當年的知情人也就只有公主身邊的幾位婢女,鈴鐺一直伺候在安嫻跟前,自然非常了解她的心思,也曾將朱公子當作過將來的姑爺對待過,可誰知道後來發生了那些事,終究還是緣分未到。

陳國皇帝欲將公主嫁給太子殿下的那陣,公主曾以絕食,自縊等法子來反抗過,可一個國家,那麽多人的性命,又豈能是公主鬧鬧別扭就能扭轉的,一番鬧騰,公主發了幾日的高燒,一醒過來,就變了一副模樣,很多事情都記不得,可若是記憶消退了,有些東西她又記得,她記得自己叫鈴鐺,而她忘記了的事情,經旁人一提起,她又都能想起來。

鈴鐺以為,這些都是安嫻自個兒想起來了,哪裏又知道自己的主子換了個燈芯,知道的事情,都是從系統那裏了解到的。

更讓人驚訝的是,公主突然就想通了,在太子殿下來陳國收繳玉璽的那一日,公主自個兒親口對陳國皇帝說,要嫁給他,鈴鐺心裏當時是痛的,以為公主能這麽說,是終於對現實妥協了,委屈自個兒嫁到齊國。

但後面公主的言行舉止,半點也沒看出她的勉強,反而比之前要快樂的多,直至今日,鈴鐺親眼見著公主與太子的相處,心想著公主終於能熬過去了,可誰知道到了吳國,終究還是不能幸免地遇上了朱公子。

路上鈴鐺一直都不敢主動去問安嫻,到了吳國如果遇上了朱公子,公主該當怎麽辦,一是怕聽到自己不想聽的,而是怕自己一提起來,公主本來已經忘記了的東西,又重新回憶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