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宣城海鮮與沈家念池

8月半的宣城已是清風徐徐,一片涼爽。早上5點半,天已大亮,老城區的港口已經紛紛攘攘,人頭攢動。大大小小的打魚船塞滿了航道,男人們忙著卸貨,女人們開始準備討價還價。

宣城靠海,又背山,風水極好,物阜民豐,即使是自然災害的時候,全國各地餓死人的消息不斷,宣城人也吃得飽。據老人們說,當年全城的人就指著海貨活了,肥膏滿滿的螃蟹、鮮甜豐碩的大蝦、肉質鮮美的蝦虎還有大個的蟶子、海蠣子、扇貝、花甲,以及膠東特產的鮁魚,愣是支撐著宣城人活過了三年又三年。現在老人們仍然對那段時光記憶猶新,因為難過,也因為現在再也吃不到那麽原汁原味又個大飽滿的海鮮咯。

宣城的海藍、天藍,是全國有名的風景區,當然也是吃貨的天堂,尤其是老城區裏的館子,只有資深吃貨才能找得到。各家館子自有拿手好菜,但是卻有共通之處——“鮮”。一大早去港口買回的新鮮海貨,活奔亂跳,處理一下,即刻下鍋,煎炸燉煮烹,加少許鹽調味就是一道美食。即使是普通的家庭婦女沒多少烹飪技巧,也能做出一鍋好魚湯、一盤好水餃,誰讓食材本身就極鮮美呢。

雖然天還早,碼頭上已經圍著一圈又一圈的人,宣城的男女老少都知道,要吃好就得起得早,去晚了好的海貨都被挑走了,誰讓宣城人各個都是挑魚撿蝦的行家呢。當然,也有人少的攤子,不是貨不好,而是已經預定了出去,這些都是專做批發或者給各個館子留的,宣城人都知道,所以很少有人去那裏談價。當然,也有不死心的,賣相太好,即使知道已經被訂出去了,還是想去試試。什麽“就兩條就兩條,他們館子也不缺這兩條不是”,這是看見那大墨魚饞得流口水的大叔;“咱們可是老街坊了,就給姐們個面子,俺家小孫子好不容易回來一趟,你就當給個見面禮”,這是打感情牌想買兩斤蝦虎的嬸子。

幾個人圍著一個黑胖的嬸子,各出奇招,就是要摳出些海貨。嬸子沒法子,幾十年的鄰居,不給面子不行,只能說:“這是沈老爺子親自訂的,說是今天要做什麽席面,只要是好貨就全包了,我這也沒辦法,要不你們跟老爺子商量商量。”然後,呃,就沒有然後了。

沈老爺子,全名沈崇,江湖人稱沈三爺,宣城本地人,今年73,耳不聾眼不花,不說鶴發童顏,但也是坐如鐘站如松,體格硬朗,聲如洪鐘,端的是一副老神仙的架勢。沈老爺子在宣城是家喻戶曉,上至八十歲的老太太,下至剛剛能吃海貨的娃子,只要說到吃,最先想起的一定是他。榆錢街中央的“沈園”就是他老人家的館子,三進的院子,紅磚碧瓦,酒菜飄香,隔著一條街都能聞到鮮味。

“沈園”在宣城人心中就是標準,頂級膠東菜的標準,誰要是沒嘗過他家的菜就說自己是老饕,那您就趕緊閉嘴,不然連三歲小孩都得鄙視。當然跟“沈園”齊名的就是沈老爺子的脾氣,說一不二,老爺子輩分高,人又刻板嚴厲,性子確實有點不討喜,但是架不住人家品行端正,日行一善,尤其是榆錢街裏的老住戶,沒有一個沒受過他老人家的幫助。按照“六度分隔”理論,只需要通過六個人就可以找到你想認識的人,好嗎,全城人的親戚朋友都受過人家的恩惠,自然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所以,就沒有然後了,誰也不敢說我去跟老爺子商量商量,這不是找揍嗎。尤其是老爺子親自出馬,又說是做席面,誰都知道老爺子在別的方面是能通融的,但是一涉及到做菜,那您千萬別開口,哪怕是找他借錢也比從他手裏摳食材容易千萬倍。

幾位大爺大媽們看著胖嬸子,各種控訴,不過都沒敢張口,沈老爺子實在是積威深重。

“強嬸,不好意思,來晚了,給您添麻煩了,我們這就卸貨。”少女清脆的聲音響起,眾人齊齊回頭。十五六歲的姑娘,難得的一身雪白,淺黃T恤,淺藍牛仔褲,調高的馬尾束在淺紫的幃帽裏,一打眼很是耀眼。

“唉唉,老強,趕緊的,給妹子搬東西。”胖嬸子一看到小姑娘,舒了好大一口氣,真是快頂不住了,趕緊招呼蹲在船舷上的男人幫忙過秤搬貨。其他人也知道貨主來了,有點怏怏,已經有人轉頭走了,之前說給小孫子買蝦虎的嬸子還是有點不舍得,站在原地繼續圍觀。

小姑娘把推著的自行車放好,後面跟著的一輛電動三輪車上下來三個小夥子,迅速向強嬸子家的貨箱靠攏。小姑娘也注意到了圍觀的嬸子,看了看強嬸子無奈的臉,也是知道了情況,笑眯眯地說:“強嬸您今天可要給強叔加菜,看看今天這些貨,可是下了大力氣的”,又沖正在過秤的強叔拱拱手,“強叔,改天閑了去我家喝酒,爺爺可念叨著您呢”。強叔一聽,一個勁地點頭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