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第2/5頁)

“大將軍。”李明理的手心忍不住的輕輕發抖,便又壓低了聲音:“大將軍,梁王……”

“明理!”聽到梁王二字,蘇戰的面色猛地一變,他擡起頭來,眸光利若鷹豺虎狼一般:“多年來,我與你娘皆視你若親子,你年輕一時不察,不及梁王老謀深算,一時想岔,我不怪你,可到了如今這步,你若還這般執迷不悟,就休怪我現在便派人將你押回西北!”

李明理多年來汲汲營營,便只是想保住全家上下的性命,哪怕擔上了不臣謀逆的惡名,可只要一家人的性命還在,在他眼裏,便都算不得什麽,更莫提,李明理自認,以他與大將軍一家子的本事,哪怕是隱姓埋名,再回西北去做馬匪,也照樣能夠榮華富貴,逍遙一生。

但他卻也知道,大將軍雖不講究什麽忠孝,但他卻在乎兒女的名聲前途,大將軍當初就是為了給親族兒女尋一條光明正道,才投了西北軍中,如何肯為了自個的性命,便叫他們幾個兒女再過回那見不得光的日子裏去?更莫提,蘇夫人她將門虎女,一世忠貞,想來,也是定然不願辱沒門風的……

在這樣的目光之下,李明理也忍不住的低了頭,面露痛色。

蘇戰見狀,便又嘆了一口氣,難得的柔下了聲音:“你還不知道,昨個你大哥傳了信來,你大嫂如今也懷了身孕,我與你娘也算是了了一樁心事,只要你們幾個都好好的,我與你娘便是當真去了也是甘之若飴,可你若是為了爹娘的性命,便連累你的兄弟妹妹,那我們才當真是死不瞑目!”說到這,蘇戰又重重的拍了拍這個二子的肩頭:“孩子,你一世精明,莫要在這個時候走了窄路!”

看出李明理聽了這句話之後,低著頭,卻未曾反駁,顯然是聽進去了的,蘇戰這才放了心,點點頭,便要牽馬與周統領一眾一並離去。

李明理卻又想到了什麽一般,忽的又伸手拉住了蘇戰:“大將軍……我,還有一法。”

蘇戰停了下來。

李明理咬了咬牙:“將軍,可講此事內情與趙暗……小陛下直言,裏應外合,助其除去梁王之禍!”

聽著這話,蘇戰倒是當真詫異了起來:“依你看,陛下……有這般心胸?”

這個法子說起來並不復雜,但是其唯一憑借的,就是當今陛下能有多仁德寬厚,連這般明白在眼前的西北舊部刺殺都能輕輕放心,且還能一心信任蘇家,將這般涉及護衛宮龍羽衛的大事,都交給他蘇戰。

是生是死,全憑著帝王一念之間,也正是因此,此法說簡單也簡單,但說難,卻也難道了極處。

可在李明理的口中,卻是一向認定帝王之家,刻薄寡恩,當今陛下與先帝一脈相承,都對蘇家忌憚已久,決計不可相信。若非如此,他也不會私下裏去牽扯了梁王。

李明理聞言,雖然面色難看到了極處,但還是一字字的開了口:“從前的確如此,但自我歸京,觀其言行……或許,當真可以一試。”

李明理說出這話來,也並不是毫無緣故的,因著梁王的緣故,他這幾個月來,知道了當今陛下不少內情。

在家裏人看來,是明珠自打進宮之後,就一向都無寵,蘇家又已配合皇家交了兵權,正巧明珠又在重五宮宴上受董氏誣陷,毀了名聲,又已遭了小皇帝厭棄,故而才在家裏上奏之後,便順手推舟放了明珠離宮出家,因此並算不得什麽。

但李明理卻知道實情並非如此,趙暗投那人,不但不像家中以為的那般壓根不在意明珠,恰恰相反,他對明珠是當真放在了心上的,甚至於即便出了宮宴之事,他都仍舊決意立明珠為後。

之所以能出宮,只是因為明珠嚴詞拒絕,一意孤行,決意出家,趙暗投聞言之後竟也當真答應了!

此刻叫李明理下定了決心,對蘇戰說出這個法子的緣故也正是因為這一件事。

身為天子帝王,對於自己後宮之中,予取予奪的妃嬪,有意隆恩冊後之時,換來的卻不是感恩戴德,欣喜若狂,而是想要拒絕出宮。

在這般情形下,趙暗投沒有惱羞成怒,沒有震怒責罰,不依不饒打入冷宮,最後不單當真應下了,甚至於還為明珠賜了一道為國祈福的聖旨,叫明珠太太平平的出了家。

即便是對趙暗投早已諸多成見的他,此刻也不得不承認,趙暗投的胸懷稱得上一句寬廣,放在帝王之中,便更是難得,並非他從前認為的,與先帝一脈相承的昏聵狹隘之輩。

再加上之前未曾聽信董家讒言,沒有叫明朗尚玉輪郡主,也沒有召大哥回京。

如果……如果趙暗投是這樣的帝王,李明理拋去成見,便也的確認為這個法子,當真可以一試。

看著二子面上的認真,蘇戰想了想,便也當著點了點頭:“也罷,我去行宮,且看看陛下是何意,若是還有轉機,便按你所說之計試上一試,即便不成,能叫梁王這小人難過,也算是出了一口惡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