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第3/4頁)

總而言之,這袁家二子的心聲趙禹宸但凡聽上一次,便是實實在在的余音繞耳、三日不絕,且來來回回,繞的還當真就是這一句,實實在在的繞的趙禹宸腦殼子發暈!

因著這個緣故,趙禹宸對著人,心下實在是有些害怕,偏偏他還要給袁侍郎這個體面,卻不能表現的太過冷峻,只將身子緊緊的靠在禦座上,強撐著面色溫和的與他們兩個問過了袁侍郎的腿,又撫慰了幾句,見著後頭太後娘娘也帶了寶樂來了,這才松了一口氣,連忙順勢打發了這兄弟兩個下去。

只是等得他看見了跟在母後身後,一並過來的人時,眸光一凝,剛剛才放松了幾分心情,便又一次沉了起來。

事實上,不光是趙禹宸,便是蘇明珠見著這人後,都也一並忍不住的皺起眉頭,心下也生出了滿滿的嫌棄來。

而有這般威勢的,自然正是梁王無疑。

蘇明珠與趙禹宸一道起身迎了太後入座,梁王亦是俯身行禮,這般一錯開,便露出了後面一個身形纖細,身著水綠羅裙的女孩,

“這是本王的女兒,取名叫巧雲的,今個兒特意帶來給太後與陛下請安。”

蘇明珠一愣,便立即直起了身子。

梁王實際上是生了一個女兒的,提起來時,說是梁王府上的小郡主,其實卻不過是口上的尊稱罷了,非但不是王妃嫡出,甚至連個妾生子都不算,只是一個不明不白的婢生之女,乃是梁王在景山守陵之時,長到十幾歲,因著身邊無人張羅,便叫身邊的侍女服侍著通了人事,不妨便有孕生下了一女。

這樣的出身,即便是落在皇家裏,到底也是有幾分說不出去的,梁王之前回京,雖也帶上了這個女兒,但因著梁王還未娶妻,府中無人操持,這所謂的小郡主便也只是深居後宅,從不曾現於人前過,蘇明珠之所以知道,還是因著兩年前,這孩子上元節去街上瞧花燈,險些被拍花子拐了去,多虧了明朗遇著,出手相救。

不過也正是因著這一樁事,梁王這個不要臉的才借著“救命之恩”的說頭越發貼上了蘇家,甚至還自作主張將弟弟明朗都送進了龍羽衛來。

蘇明珠這會兒借著席間的火光看去,個子不高,低著頭,有些怯怯的模樣,瞧著倒是十分的文靜,丁點瞧不出什麽心機。

“巧雲見過陛下,見過太後,見過貴妃娘娘。”這趙巧雲連說話的聲音都是小小的,幾乎都不怎麽能聽著,格外的靦腆怯弱。

這樣的一個小姑娘,眾人對她自是沒什麽好說的,都只點頭叫起,贊了幾句之後,便又重新將目光看回了梁王。

梁王嘆息一聲,滿面格外悲痛自責的模樣:“不瞞太後,巧雲乃是上月的生辰,算來都已十三了,只是臣弟未曾娶妻,府裏又無長輩,臣弟糊塗,竟是叫巧雲無人教導,十幾年來,混混沌沌,生生的耽擱到了今日。”

蘇明珠皺著眉頭,看著他這幅裝模作樣,耐著性子又等著梁王自責了半晌之後,便聽得他終於提到了正題:“臣弟鬥膽,便想將巧雲送進宮來,托付與太後照料幾日,一來,世間女子,再無人比得過娘娘您的賢德,二來,宮中有寶樂公主一處相伴著,巧雲也能見見什麽是皇家貴女,說不得便也能學上一二,如此,臣弟這人父,便也不至太過失職了。”

說罷,梁王便格外鄭重的朝著方太後跪了下來,一旁的趙巧雲瞧見了,也怯怯的跟在梁王身後一並俯身跪了,乍一瞧來,倒當真是十足的可憐一般。

方太後聞言一頓,面上便滿是猶豫,只將目光朝著趙禹宸瞧了過來,趙禹宸也正沉吟間,一旁的蘇明珠便忽的開了口道:“太後娘娘還要掌管宮中庶務,且身子又不甚好,只一個寶樂,便已是費心費力了,哪裏還有空教導旁的?”

雖然不知道梁王這舉動是什麽意思,但既然是梁王想幹的,蘇明珠便覺著不該叫他順心如意。

趙禹宸聞言也贊同的點了點頭,只作出一幅孝子模樣來,說了些不忍叫母後太過操勞的話頭。

梁王卻是並不肯放棄,聞言反而越發悲痛了一些般:“世人道,喪婦長女不娶,無教戒也,臣弟身為人父,如何忍心看得女兒淪落至此?不敢勞煩太後,只求太後在宮中舍一屋之地,叫巧雲住上幾日,莫要叫孩子擔上這不娶之名。”

方太後輕咳一聲,她雖不在乎宮裏多這麽一個小姑娘,只是她一向不涉政事的,並不願沾染上這渾水,聞言便只是轉了話頭道:“你如今年紀不小,如何還不娶妻?這孩子放在哀家這亦是名不正言不順的,倒不如,往府裏取一賢妻,叫她為你教導巧雲。”

梁王滿面凜然:“不瞞太後,臣弟耽擱至今,早已決意不再娶妻,只一心為先帝與父皇守陵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