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聲 千古泰陵(第3/3頁)

但這一切都落在楊廣眼中,更將五弟視為心腹大患。

楊諒剛剛起兵,越國公楊素便率騎兵五千,攻破蒲州,再率四萬大軍取並州(太原),楊諒出城與楊素野戰,廝殺得血肉橫飛,當日戰死數萬人。

楊諒終於發現,自己無論如何不是那個心狠手辣而又計謀深沉的楊素的對手,他退守並州,在重圍中上表求降。

不知何故,對這個犯下謀逆大罪的五弟,楊廣竟然網開一面,說念在手足情深,免其一死,在將楊諒廢為庶人後,將楊諒父子同時囚禁起來,直至隋亡。

直到真正登臨了帝位,史稱“隋煬帝”的楊廣才發現自己有多孤獨,父母、兄弟,全都拋棄了他也被他拋棄。

為了這雲頂天上的風光,他已將自己修煉得刀槍不入、深藏不露,沒有人看得見他的真心真情,也沒有人相信他的至情至性。

然而那又如何?身為獨孤伽羅的兒子,他還能有別的選擇嗎?

父皇母後留下的江山大業,除了他又還有誰配得到麽?

當然,楊廣知道,也有人從沒信任過他。

獨孤公高颎。

楊廣即位後,便拜授高颎為太常,九卿之首,掌嘉禮音樂。

然而楊廣發現,自己的所有詔命,這個所謂的“獨孤公”都頗有指摘議論。楊廣要收集北周北齊的音樂,高颎稱之為亡國之樂,上奏切諫。楊廣要修長城、建宮室、縱情聲色,高颎又對人說“周朝因好樂而滅亡,殷鑒不遠”。突厥啟民可汗對大隋恭順,好學漢人禮樂,深得楊廣寵遇,在大興城逗留多年,高颎卻說“啟民可汗盡窺中原虛實,必為隋亂”,此外,高颎還常常對人抱怨說“近來朝廷綱紀日馳”。

這林林總總,分明都是在對他楊廣取代楊勇、執政為帝發泄不滿!不僅高颎,賀若弼、宇文弼等前朝老臣也仗著年紀高、功勞大,對楊廣並不買帳。

大興三年(公元607年),深感受夠高颎刁難的楊廣,下詔以“誹謗朝政”的罪名將高颎、賀若弼等一幹開隋老臣下獄斬殺,廢除爵位,諸子流放。

在午門外等候死亡來臨的那一刻,高颎的眼前,可還曾有伽羅十四歲那年的嫵媚笑容閃過麽?

而他與獨孤伽羅,此生到底是誰負了誰?幾十年來的不斷追問,可曾有過最後的答案?

直到歲月把青春永遠埋葬之前,直到死亡把心靈帶向無盡黑暗之前,他們彼此心靈沉默的互質互詢,其實從不曾停止。

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楊廣姨母獨孤菩提的兒子、北周世襲唐國公之子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第二年建立唐朝、定都長安。

楊廣被叛軍捕殺,死於揚州江都宮,他是大隋的第二個皇帝也是亡國之君,這江山得來容易,去得也同樣容易。

楊堅身後,他與獨孤伽羅子孫大多慘死,皇位之下從來都是烈火地獄,烈火烹油般的富貴,常常也會帶來薰人欲嘔的血腥。

雖然隋與唐,同樣出自獨孤信的血脈,但這樣的家族接力,肯定是獨孤伽羅生前從未想到的。

營建樸素而堅固的泰陵,在三疇原的長草深處,歷千古風雨而仍存。

永遠的黑暗吞沒了一切未知,定格了永遠的深情,獨孤伽羅,你有過那樣轟轟烈烈的一生,地下千年萬載,與深情夫君帝後相守,傳奇不滅。

大隋皇後又如何,開國之功又如何,五子成人又如何,一生富貴榮耀又如何,或許這一生最堪羨處,只是你的那羅延。

守護你一生、追隨你一生不改初心的那羅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