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暮春如酒, 仲夏堯蓂。

到了這一年的五月,被俘的後夏皇帝和一幹宗室貴族如期被押送到了建康。民眾翹首等待了許久的獻俘儀式, 在皇城南正中的宣陽門前舉行。

那一天風和日麗,太後帶著幼帝,端坐在宣陽門的城樓之上,文武百官肅列於門下左右, 民眾被允許遠觀。

天威震疊,莫不敢從。在當朝太後代幼帝所發的一聲“斬”字令中,幾十只羯人頭顱頃刻間滾落在地。群情激蕩, 民眾所發的歡呼之聲,幾乎震撼了全城。

這是大虞南渡之後的這許多年裏,繼數年前江北大戰之後, 南人在北方所取得的又一次空前的巨大勝利。這一次北伐,不但徹底消滅了羯夏,斬敵首於京師,並且, 也將大虞的國境一舉擴張了淮南一帶, 共統州十八。南徐州、南豫州、南兗州,這些原本早就落入北人統治的失地, 就此重歸大虞。

獻俘禮過去已經好幾天, 建康的街頭巷尾,民眾依然還在熱議著這個話題。他們口中提及最多的一個名字, 自然便是當朝大司馬李穆。

李穆並沒有像眾人先前預期的那樣班師回朝。

在滅了羯夏之後, 如今的北方, 除了幾個還占據著邊陲之地的胡國,和大虞鼎立相對的,便只剩下鮮卑燕國。

燕在三年前攻下洛陽之後,皇帝慕容替並未將國都搬遷到洛陽,仍以從前的燕郡為都,以洛陽為陪都而已。

這幾年,借著逃到汝南的羯夏為屏障,燕國在占領了關右的雍、秦、渭、以及北徐州、北豫州,北兗州等原本歸於羯夏統治的大片中原腹地,將國界蠶食南推到了淮北之後,便停止了戰事,開始鼓勵農耕,興修水利,滋衍人口,儼然一心立國,在北方,再沒有發動過任何的軍事舉動了。

但是,就在不久之前,在李穆滅了羯夏,班師南歸的路上,北方卻再一次地傳來了戰訊。

北燕大軍集結邊境,向著潼關發動進攻。

慕容氏當年趁著南朝內亂奪下洛陽之後,雙方以潼關為界,所在的華州西部,屬李穆治下,東部則被歸於燕國所屬,暫時劃地為界。

在平靜了三年之後,慕容替此時突然發難,矛頭顯然直指長安。

李穆做了大司馬後,長安這些年依然是由孫放之和高桓留守。他們對燕國始終保持警惕,潼關一帶,一直有重兵把守。

但慕容替的這次用兵非常突然,加上精心準備,相較於守軍,在兵力上,占了絕對的優勢。一開始的勢頭極猛,迅速越過邊界,占領了華州西部的十幾個郡縣,打到潼關之時,遇到守軍借著地勢展開的強勁狙擊,這才停下了西進的腳步,雙方暫時對峙。

軍情緊急,孫放之和高桓一邊組織防禦,一邊向李穆迅速傳去消息。

就是在如此的情況之下,剛剛打完夏羯的李穆臨時更改了計劃,派人將俘虜如期押送回到建康,自己立刻率領大軍掉頭,回往長安加以應對。

對於普通的南朝民眾來說,過去的這三年間,不但老天開眼,風調雨順,從去年初開始,朝廷推行的許多民生改良舉措,也叫他們如今的日子比起從前要好了不少。

在民眾的眼裏,這一切都來自於李穆。

因為南朝有了如此一個人物,叫過去所有那些曾因失望而致冷的血,重新變得再次滾燙了起來。

他們熱切地期盼,並且也堅信,他們的大司馬李穆必能繼續他不敗的戰神之名,繼徹底消滅羯夏之後,借著這回機會,再將占據著中原腹地的鮮卑人的燕國滅掉。

倘若如此,則大虞徹底收復北地,再次禦臨九州。這場二十年前起,最先由高嶠發動的曠日持久的艱難的北伐征程,也將落下完美的一道帷幕。

共武之服,以定王國。數十年的中原沉陸,一朝匡復,這將會是何等激動人心的一樁偉大事業!

就在舉國民眾沉浸在歡欣和期待中的時候,他們並不知道,五月底的這一日,一個來自洛陽的使者,來到了建康宮中,替他的主人,燕國皇帝慕容替,帶來了一封國書。

這個使者是燕國的一名宗室,名叫慕容元,漢化很深,能言善辯,舉止衣著,看起來和南朝人並沒什麽大的區別。

慕容替在囯書中以臣自稱,口氣謙卑而恭敬,說慕容氏從先祖起就是大虞之臣,後逢亂世方隨波競流。但自己從小仰慕漢學,視大虞為上國,從前向夏羯復仇成功,繼而僥幸做了燕國皇帝之後,便抱定止息幹戈之心,只求自保。這幾年始終嚴守邊界,不敢越雷池一步。前些時日,燕國軍隊之所以在潼關和大虞守軍發生沖突,絕非自己所願,更不是有意為之,究其原因,是關西守軍不遵界限,屢屢犯邊,自己迫於關東民情壓力,這才下令集結軍隊,施行自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