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不過匆匆一面, 兩人便又分離。

第二天,李穆便率軍離開建康, 開往教亂猖獗的東南之地,

李穆的戰神之名,南朝原本人盡皆知,誰人不知他收復長安的壯舉?如今這支應天軍, 軍容整齊,軍紀嚴明,一路所過, 不但對百姓秋毫無犯,開到被教亂占領的陽羨,收復了當地之後, 見田地荒廢,溝渠淤塞,從前在義成開過荒的士兵還幫助民眾墾田清渠,這才離去。

大虞這些年, 內亂不斷。民眾也是被打著各種旗號的朝廷軍給弄怕了, 不管是哪家,哪怕是高氏的廣陵軍, 保不齊倒黴, 萬一遇到兵痞,一聽到有大軍要拔過, 往往先要將家中錢糧藏起, 再遠遠觀望, 免得被路過的軍隊撞見了,以征借軍糧的名義借走,須知一旦借走,往往就是有去無回。

但是這一次,隨著應天軍美名的傳揚開來,情況和從前卻大相徑庭。

李穆每打到一處,民眾必夾道相迎,說起教亂之苦,人人咬牙,不但許多人主動充當探子,時刻向軍隊報告天師教兵的動靜,那些家中稍有余糧的,遇軍隊駐紮之時,非但不藏,還會將先前為躲避教亂埋起的糧食刨出來犒軍。李穆若是推脫不過收了,也不會白取,當場予錢,不少分毫。

李穆深知,天師教亂之所以險些掀翻了半個朝廷,究其主要原因,還是受那吳倉蒙蔽而聽憑驅策的教眾實在太多。以吳地為例,據官府計,幾乎每兩戶之中,就有一戶教眾。吳倉起事後,跟隨他四處遊走的教兵,人數最多之時,竟高達驚人的數十萬之眾,往往這裏還沒撲滅,另地又起變亂,顧此失彼,滅之不絕,這才釀出了如此大的變亂。

為了瓦解教兵,除了打仗,李穆特意還從軍隊裏挑了一批能言善戲之人,每到一處,便於集市熱鬧之處向民眾演示所謂吞火、吞刀,刀槍不入的手段,以揭穿吳倉用來蒙騙信眾的伎倆。演示完畢,又叫人四處宣揚,普通教眾本是百姓,乃是受了蒙蔽,原本無罪,但凡退教者,往後不會追究從亂之罪,而且,若能從上家信頭那裏逃回當初奉出去的家財和糧食,官府一分不取,全部歸於那人所有。

吳倉深諳馭人之術,利用民眾畏懼鬼神,迷信崇拜的心理,起事之後,將教民化為教兵,對底層的教眾,半是威脅,為是誘騙。那些教眾當初入教,因相信所謂的教人一家,無不踴躍捐奉家資,帶著全家老小一道入教,被掏空家底的,也不在少數。如今或是被斷了退路,或是被吳倉許下的所謂日後的好處給迷了眼,這才隨他作亂。眼見情勢不對,即便是想退出,也是無路可走,只能咬牙硬著頭皮跟從。

李穆如此宣揚,那些搖擺不定之人,誰不動心?又傳言,某地一些教民在當地香主那裏索回了當初奉出的錢糧,如今已經帶著家人回鄉種地,官府果然既往不咎。

消息一傳十,十傳百。沒過多久,李穆的軍隊開往會稽之時,軍隊還沒到,城裏的教兵風聞李穆大軍要來,自己先便亂了起來,根本無心作戰,紛紛去追當初介紹自己入教的頭領,索要捐貢,一級一級鬧上去,那些頭領被人追索,見勢不妙,連夜紛紛逃走,等李穆到達,幾乎沒怎麽費力,便拿下了這座東南大郡。

便是如此,靠著民眾支持、對底層教兵的分化以及軍士的善戰,不過短短數個月的時間,到了次年的三月,李穆便將天師教亂最猖獗的吳地收歸所有,繼而又收復了包括丹揚、錢塘、新安等在內的十幾個郡縣。

吳倉此時已經失去了大部分落入手中的郡縣,手下教兵日益減少,猶如喪家之犬,被逼帶著先前搜刮過來的財寶一路南逃,最後退到臨海郡,再無路可退,一場困獸之鬥,與一起作亂的兄弟被殺。

到此,這場從去年秋開始,一直禍綿到這年四月的大規模的教亂,終於平息。

東南那些曾落入教亂之手的郡縣,全部回歸朝廷。民眾對李穆愛戴有加,一些受禍最深的地方的民眾,竟還起議要替他立生祠,以紀他功勞。被李穆得知,派人過去,向當地民眾表示謝意,以皇帝剛駕崩不久為由,堅決予以辭拒,民眾這才作罷。

當了皇帝兩年都不到的東陽王蕭閔,本就體質柔弱,加上平日少節制,底子虛空,在去年底曲阿被圍之時,受驚過度,雖獲李穆救駕,在回來的路上,又不慎感染風寒,生了病。回宮之後,太醫雖多方調治,但皇帝一病不起,於正月底駕崩,四歲的太子登基。

當時李穆因了戰事正緊,無法脫身,只向朝廷遞了一道祭折,未能回京奔喪。

如今已經過去了三個月,東南既定,李穆派人向朝廷發去戰事奏報,正準備班師回朝,卻得知了一個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