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反應

第二天用過早膳,王知柄向竇鐸告辭:“……家父只囑咐我把妹妹接回去,有些事情還不知道,我要跟父親說一聲才好。”

在西北的那些年,王知柄不僅服侍父親的飲食起居,盡了做兒子的責任,還幫著因在獄中倍受折磨而不能長時間伏案寫字的父親整理書籍,抄寫邸報,書信舊友,把幕僚該做的事也做了,早就習慣了父親交給他去辦一件事,他不管遇到什麽困難,只管把事情漂漂亮亮地完成就是了,而不是遇到困難就向父親訴苦或是抱怨甚至是稱功。

王映雪的事也是如此。

他以為雖有波折,但最終還是能把妹妹帶回去。

可現在,事情早已偏離了方向,他已沒有辦法做決定。

竇鐸笑道:“那是應該。”

親自送王知柄到了門口。

轉身卻聽到王知柄的小廝向王知柄低聲稟著誰來了。

王知柄聽了臉色微變,急匆匆往外走。

竇鐸心中一動,悄聲吩咐杜安:“你去看看!”

杜安應聲而去。

過了約莫兩炷香的功夫才回來稟道:“來的是王大人的一個隨從,聽那口氣,好像是說王大人要到什麽甘肅去做官了,讓王大爺立刻啟程前往西安……”

竇鐸騰地一直從椅子上站了起來。

“難道,皇上要禁止馬市了?”他皺著眉頭,望向了棲霞院的方向。

與此同時,二太夫人也得到了消息。

她摩挲著手中的箋紙,沉思了半晌,叫了貼身的柳媽媽進來:“天天呆在家裏也沒意思,我們去六太太那裏串串門。”

柳媽媽忙笑著應是,幫著二太夫人捯飭了一番,安排好近身服侍的丫鬟、婆子,扶二太夫人上了小竹轎,親自打了把青綢桐油傘,去了紀氏那裏。

紀氏正和王嬤嬤說著體己話:“……邊關馬市有利有弊,曾閣老新晉,就算想禁了邊關的馬市,按理應該徐徐圖之才是,否則一個不慎,就可能全盤皆輸,未免太急了些。”又道,“不過這招也走得妙。人人都知道王大人是鐵了心要禁馬市的,那些下面的人縱然反對,想到王大人的決心,想必也會思量一二,想必很快就打開局面,這馬市想要禁,還真得就王大人不可。”

聽說二太夫人過來了,兩人都很意外,互相使了個眼色,紀氏帶著王嬤嬤笑吟吟地迎上前去。

二太夫人眼睛掃了一圈,笑道:“怎麽不見壽姑?”

紀氏眼皮子微跳,笑道:“蕙哥兒已經開始學《論語》了,芷哥兒跟著我讀了兩天書,上學沒幾天,《三字經》已經快學完了,比起族學裏同齡的孩子都要快很多,不免有些翹尾巴,我尋思著一時還好,長此以往,只會驕傲自滿,得想個法子暗暗挫挫他們的銳氣才行,”她說著,挽了二太夫人胳膊,“壽姑那裏,不免有些照顧不過來,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我看她先前跟著七叔每天練字,就找了本法帖,把她拘在家裏練字,一來遵了西府那邊的規矩,二來也免得她亂跑,省得碰到哪裏或是撞到了哪裏我沒辦法向七叔交待。”

二太夫人聽得連連點頭,把竇昭放到了一邊,仔細地問起兩個孫兒的學業來。

紀氏一邊服侍二太夫人在廳堂坐下,一邊把兩個兒子在學堂的事講給二太夫人聽,把個二太夫人歡喜得眼睛都眯成了一道縫,不停地拍著紀氏的手:“都是你教得好,都是你教得好。”然後嘆道,“我們竇家這麽多的兒媳婦、孫媳婦,要說比你會說話的,有;要說比你會服侍丈夫、孩子的,也有;可要說比你會管教孩子的,你若自謙是第二,卻是沒人敢自稱是第一的!”說得紀氏滿頭冷汗,自己本想從這灘渾水裏拔出來,不曾想三言兩語的,又被二太夫人繞了進去。心裏明白的,知道二太夫人這是給她搭台子,到時候好把西府那邊的孩子送到她身邊教養,不知道的,還以為她自認為是江南名門之後,傲慢張狂,沒有把竇家的這些媳婦、孫媳婦看在眼裏。

若是以後兩個兒子都比別人早早地就金榜提名了也就罷了,若是有哪家的兒子在蕙哥兒和芷哥兒之前中了進士,冷嘲熱諷的話只怕聽也聽不完。

她一時間不知道婆婆這是在擡舉她呢,還是要把她架在火上烤?

好在二太夫人並沒有在這個話題上多打轉,說是要去看看竇昭,由一大群人簇擁著去了書房。

竇昭正坐在畫案前練字,雖然有妥娘和采藍幫著打扇,小臉還是紅紅的,鼻尖全是汗。

感覺到有人進來,她還是把最後一筆寫完,這才擡頭打量。

見是二太夫人,她笑著將筆交給了旁邊服侍的小丫鬟海棠,由妥娘抱著下了太師椅,給二太夫人行了禮。

二太夫人呵呵地笑,對身的人道:“看這小人兒,這才跟著六太太過了幾天,就規規矩矩的像個小大人似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