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布屐麻衫我自甘(下)(第5/26頁)

如此日日白天我做些繡活,羲赫教黃大哥射箭,偶爾與他進山打獵,晚上我們為圖上的梅瓣染色,將對聯書寫完全,日子過得簡單平和,卻令心有了依靠。

不覺一個多月過去,這日黃嬸的女兒女婿相攜來到黃家村,同行的還有一位灰袍白衫蓄山羊胡子的中年男子。

張大哥帶這位公子到了我們居住的地方,說是想見羲赫。彼時羲赫正在後屋練劍,一套回風拂柳劍正好舞到極處,身法劍法,儼如流水行雲,飄逸輕靈。劍氣卻強,帶得屋後幾株梅樹上積雪飄灑,點點落在他周身,轉瞬化做不見。

“謝兄弟好劍法!”張大哥贊嘆起來。又道:“謝兄弟,這是我們府衙的師爺,上次他看過你的詩,便一直想見你一面呢。”

那男子微微頷首,抱拳朝羲赫一笑:“在下劉振邦。”

羲赫還禮道:“在下謝羽桓。”又指著我道:“這是拙荊。兩位裏面請。”

我端了茶進去堂屋,因身份是已嫁的女子,在黃嬸家大家可算作一家人,與她兒子女婿相見自然可以。但是此時來了外人,就拋頭露面,於是始終低著頭,放下茶便出了去。

有零星的話語傳來,裏面有爽朗的笑聲,又有羲赫的聲音:“劉兄所做實在精妙,在下佩服。”

我輕輕一笑,羲赫是懷才愛才之人,我們的相遇相知,也多是源自惺惺相惜之情。

而出了宮,作為最底層的百姓,在這山中,我倆不會日日吟詩作對,他難免寂寞。此時能有一人得他欣賞,也是不錯的。

我的愧疚漫上來,羲赫其實是寂寞的吧……

轉身去了廚房,打算做幾個簡單小菜讓他們可以把酒言歡。

不一會兒羲赫進來尋我,手中一包臘牛肉。

“薇兒,這是劉公子帶來的。家中可有酒?”

我點點頭:“我正想做幾個小菜給你們。那便留劉公子一起吃午飯吧。剛好有菜。”

“辛苦你了,薇兒。”羲赫吻了吻我的額頭,我朝他微笑:“這是應該的啊。”說著推了他一把:“快去待客,省的人家說我們招呼不周,失了禮數。”

不久,我端上一碟臘牛肉、一碟花生米、一碟腌制的白菜和一碟拌蘿蔔絲,算作下酒菜了。畢竟,冬日裏沒有什麽蔬菜水果,不若夏秋兩季。

再燙一壺酒端過去,劉公子看了我一眼,登時愣住了。我裝作沒有看到他驚訝的目光,忙回去廚房炒菜了。

不久羲赫過來:“薇兒,一起吃飯吧。”

我搖搖頭:“不好,畢竟有外人在。我不便出去的。”

羲赫看著我,眼中是疼惜:“也罷,不過你自己吃一些,別累到。”

我盈盈一笑,將手中一盤土豆燉肉交給他:“放心吧。”

我坐在灶火邊繡一方絹帕,這是上次黃嬸的女兒帶來給我的繡活,先繡上二十方,看看能不能放到綢緞莊寄賣。因此我繡得十分仔細,也許今後,需要用這個維持生計。

二十方皆是羅帕,我選了四時花卉來繡,桃花、杏花、櫻花、合歡、杜鵑、蘭花、鳶尾、繡球、玉蘭、百合、牡丹、鈴蘭、芍藥、杜鵑、山茶、薔薇、荷花、石榴、菊花和梅花。

其實在坤寧宮我的寢殿中,倒是有一幅十二扇黃花梨透雕人物繡百花齊放的落地大屏風,後面是我日常更衣之處。那上面的花朵分別以蘇繡、湘繡、粵繡、蜀繡四法繡出,絲線都是以花汁染成,因此一朵朵栩栩如生,是最巧手的繡娘的心血得意之作。

此時我想著那架屏風上的花朵的形態,在手底下慢慢繡出一朵玉蘭來。這是最後一方了,今日正好請張大哥帶回去。

而羲赫那邊,我望一望堂屋,那裏傳來“嘈嘈”的談話聲,希望這位師爺能夠協助他獲得學堂先生的職位,這樣我們的生活便能寬裕許多,也會得到村中人的認可與接納了。

“薇兒,你來一下。”羲赫到了廚間,見我正在繡花,不由蹙眉:“也不休息休息,又在繡花,仔細眼睛。”

我放下手中活計,拍拍裙子站起來:“怎麽了?”

“劉公子看到我們的對聯,想詢問詳細。”他看著我:“我觀劉振邦並非一般凡夫俗子,確實有幾分才華,也有淡泊之心,為人剛正耿直,便有心結交。你不用怕的。”

我點點頭,又臨水照了照儀容,順了順鬢邊的碎發,這才與他出去了。

書房中,劉公子與張大哥站在書桌前,細細品味那一幅《九九消寒圖》。見羲赫進來,忙道:“謝兄,這幅圖是你畫的麽?”

羲赫一笑:“閑來無意之作,劉公子見笑了。”

劉振邦搖搖頭:“要說《九九消寒圖》我見得不少,但是你這幅卻是我見過畫的最好的一幅。這枝杈清奇,梅花雖是雙鉤,但是卻能感受其高標孤逸,實在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