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第3/7頁)

傅蘭芽身處內宅,整日撫花弄草,十足過了一段悠閑時光。

她並不知道在此期間,陸晟曾攜陸子謙親自上門賠罪,更不知陸晟竟自動“摒棄前嫌”,厚著臉皮開口替兒子求親。

陸晟老臉通紅,含羞帶愧地說:陸子謙為了幫傅蘭芽脫困,曾集結了眾多武林高手,千裏迢迢遠赴雲南相幫,後在北元回京途中,兒子還不幸染了痢疾,險些病死。

一待病好,兒子便在二老面前長跪不起,懇請父親答應他上門求和,只說此生除了傅蘭芽,他誰也不娶。

陸晟被兒子逼得沒法,這才舍了老臉,親自登門致歉。

引經據典說了一通,他只望傅冰看在兒子一片癡心的份上,莫記前嫌,應允了這門親事。

結果自然是陸家父子被傅冰盛怒之下掃地出門。

傅蘭芽在家中待了半月,未盼來平煜的半點消息。

對平煜,她素來有信心,也很沉得住氣,整日吃吃睡睡,調養了一段時日,倒將因路上顛簸染上的虛寒給去了病根兒。

只是四處無人時,她時常將那三塊坦兒珠取出,拼在一起放於桌上,托腮望著出神。

想起王令當時所說的事,心裏仿佛有什麽東西蠢蠢欲動。

她心知右護法如今關在詔獄中,右護法身上那兩塊坦兒珠想必早已到了平煜手中,若是五塊拼湊在一處,不知會呈現出一副什麽樣的圖案。

而此事……究竟該不該告訴父親和哥哥?

父親對母親的感情極深,萬一陷入執念如何是好。

她一時間舉棋不定,直到數日後,兩道聖旨從宮中傳來。

她這些時日曾聽哥哥提起過,自打皇上從北元回來,便勵精圖治、躬勤政事,短短十來日,朝中面貌已煥然一新。

正是人盡其才的時候,傳給傅家的第一道聖旨上,便洗刷了傅冰冤獄,授予傅冰戶部尚書之職,擬待重新啟用傅冰。又恢復大才子傅延慶翰林院編修一職,封傅蘭芽為嘉怡縣主,除此之外,傅家被罰沒的家產也一一發還。

只是,許是為了瞞下皇上曾於回京途中中毒一事,聖旨上只大大褒獎一番傅蘭芽的品德,對她用解毒丸救皇上之事,只字未提。

傅蘭芽正擔心解毒丸的事傳出後會平生波折,聽完第一道聖旨,暗籲了口氣。

可還未開口謝恩,宮人緊接著又宣第二道旨意,卻是給傅冰之女與西平侯幼子賜婚的旨意。

傅蘭芽腦中懵了一瞬,忍不住擡眼看向父親和哥哥。

兩人臉上都沒有半點驚訝之色,顯然平煜在求這道賜婚旨意前,已與父親和哥哥達成了共識。

想起平煜曾說要鄭重許諾要風光體面迎娶她,她眼眶微澀,心裏卻沁了蜜一般泛起淡淡的甜。

是夜,傅冰請旨進宮,只說年老昏聵,不堪再任大用,婉拒了皇上讓他重新入仕的美意,卻將自己在獄中寫的幾篇除腐去弊的策論呈給了皇上。

皇上見傅冰身在獄中仍不忘國事,大為感動,一再挽留。

後見傅冰去意已決,索性重新擬旨,將傅延慶提為戶部左侍郎,打算即日起重用傅延慶,這才仿佛從傅家挖到了一塊失而復得的至寶一般,準了傅冰告老的奏折。

傅蘭芽得知消息,並沒覺得奇怪,父親為政多年,因著性子剛硬,在朝中樹敵眾多。

當初倒台,除了王令推波助瀾,父親自身的性格也占了一部分因素。

父親在獄中這些時日,多半也想通了許多事。

要是重新回到朝中,萬事需從頭開始,以父親眼裏容不得的性子,定會吃力不討好。而哥哥卻外圓內方,行事作風比父親溫和許多,一旦入仕,遊刃有余不說,且恰逢皇上除舊興新的時候,哥哥這時候得到提拔,正可以大展手腳。

父親選擇在此時急流勇退,明顯是在為哥哥鋪路。

過兩日,傅蘭芽才從哥哥口中得知,京中人事大有變動。

王令一黨被連根拔起,朝中上百名官員落馬。

而因征伐瓦剌有功,榮屹、平焃、鄺埜等十數名官員皆受了封賞。

一眾人事變動中,最讓傅蘭芽意想不到的是——平煜不但因護駕得力被封了鎮海侯,更從錦衣衛都指揮使的位置上調離,轉任五軍都督府都督,成為本朝最年輕的二品大員。

傅蘭芽從哥哥嘴裏得知這個消息了,怔了許久。心知平煜從不任人拿捏,這番官職變動,定少不了平煜本人的意願。

傅家人接了旨意後,翌日便搬回了傅家老宅。

因傅冰賦閑在家,親事又定在年底,剛一回府,闔府上下便開始操辦傅蘭芽的嫁妝。

家中沒有女主人,傅冰身邊更連個姬妾都沒有,他便又當爹又當娘,拿出處理政務的勁頭,極其認真地打點傅蘭芽的親事。

所幸的是,因傅蘭芽和陸子謙的親事本就定在今年,在傅家遭難前,傅蘭芽的嫁妝早已備妥,而今不過是再添些物件,並不怎麽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