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第2/2頁)

我點點頭,低頭盯著手中燈籠,一時不知道再說什麽。

過了會兒,李隆基才輕咳了一聲,道:“我錯了,你別再擺個受氣的臉了。”我啞然看他,道:“我什麽時候給你擺臉色了?”他拉下臉來,眉眼帶著三分晦氣,道:“上元節本是挺高興的,見你這臉我也高興不起來了。”

我被他逗得笑起來,仍是個大孩子,還是沒變。

有一搭沒一搭的說了會兒話,李隆基才拉出始終站在一側安靜的少年,道:“托了我表弟的福,姑姑終於說動皇祖母讓我們出來逛逛了。”我看那個眉眼與太平有幾分像,書卷氣極濃的少年,了然道:“郢國公。”太平公主最寵愛的兒子,薛崇簡,沒想到竟和李隆基如此要好。

他紅了下臉,緊著點頭,道:“三嫂。”我愣了一下,沒應聲。

因街上人多,我們便趁勢進了間酒樓,樓內喧鬧非常,早已人滿。

李隆基見沒了空位,正要轉身出樓,就見二樓有人探了頭,高聲道:“李兄。”那人的眼笑眯成一條線,竟是在國子監見過的張九齡。

他這一叫,眾人神色各異,我卻心頭突突,看了一眼李成器。他只笑著對張九齡點頭說:“你那處可空著?”張九齡把玩著茶杯,說:“自然有,我特地要了個靠窗的,看看今天還有沒有余興節目。”

這人還真是不忌諱。我低下頭,努力讓他別注意到,免得說出什麽麻煩的話。

直到隨著他們上樓坐下,張九齡才掃了我一眼,定了下:“郡主竟也來了。”我抿嘴笑了下:“國子監那一次,也有三年沒見了。”李隆基看我,又看他,忽而反應過來,慢悠悠吟道:“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張九齡並不差異,眯眯笑著點頭道:“這句子,怕是要隨張某一輩子了。”李隆基點頭,道:“我這小夫人曾誇公子是個奇人,沒想到今日竟真有緣見到了。”張九齡掃了一眼我,重復道:“小夫人?”

李隆基斜睨我一眼,道:“此處見過張公子的,除了郡主,該沒有其他人了。”張九齡默了片刻,笑道:“的確。”

不知怎地,場面竟有些安靜。大家各自捏著茶杯,都沒再說話。

我看樓下,天津橋上燈火一片,煞是好看。

過了會兒,李成器才出了聲,詢問張九齡去年科舉,張九齡這才又笑眯眯說著,自己一直留在洛陽就是等著放榜那一日。說到興起時,他摸出一枚銅錢扔到桌上,笑道:“我賭我必會金榜題名。”

眾人一聽立刻熱鬧了,紛紛摸出幾枚銅錢,扔到桌上,竟都押著一邊兒。張九齡看著滿桌子銅錢,捧著杯道:“這沒法子堵了,都押的一處,看樣子諸位王爺對在下倒真是偏愛。”李隆基見他這麽說,也是彎起眸子,道:“錢都摸出來了,總不好拿回去吧?”他說完,看了一眼自己大哥。

李成器平和一笑,道:“不如這樣,一人添碗元宵,也算共渡佳節了。”他說完,淡淡掃了一眼眾人。

李隆基拍了下手,叫上店家,特意囑咐添六道口味,不過片刻就上了六碗模樣差不多的元宵,熱氣騰騰的,看得心裏就暖了不少。店家想是看出這幾人的不凡,特意立在一側細細講解,尤其盯著一碗特意道:“這是從南邊來的秘方,濁酒慢煮。”

李隆基耐心聽著,到此句時才一伸手,將那瓷碗端起,放到我面前道:“這等奇缺的,自然要夫人先嘗才是。”我愣了一下,想說什麽,卻不好當面拒絕讓他下不來台。

就在我猶豫時,李成器才淡淡看了我一眼,道:“姑娘家,總不好隨意吃酒。”李隆基頓了頓,才點頭道:“大哥說的是。”說完,轉手又將那碗撥到了自己面前。

我捂著茶杯,對他笑了笑。原來,他記得。

就在李隆基要給我拿另一碗時,忽然橋下傳來了嘈雜的叫嚷聲,天津橋上突然就亂成了一片。明堂的方向竟然已火光沖天,滿目猩紅,映透了整個黑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