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2/2頁)

夜裏,蘇晉回到應天府衙的處所,坐在榻上發呆。

鄰屋的周通判看到了,問:“那位張大人將你回絕了罷?”又搖頭嘆道:“我勸過你,這些當官的老不修,活似臭茅坑裏的石頭,一則迂腐,二則嗜‘蠅’,你何必自取其辱。”

周通判字臯言,單名一個萍字,當年春闈落第,憑著舉子身份入的京師衙門。蘇晉轉頭看他一眼,忽道:“臯言,朝廷裏年不及而立,且是三品往上的大員,你識得幾個?”

周萍嚇了一跳:“年紀輕輕就官拜高品?”又沉吟說,“不過自景元帝廣納賢能,這樣的朝官不至六七,亦有三四。”

蘇晉默不作聲,在案幾上抹平一張紙,沾水研磨。筆落紙上,須臾便勾勒出一幅人像。周萍鎖眉看著,竟慢慢看癡了,那紙上人長得極好,一雙眉眼仿佛本就為山水墨色染就而成。

蘇晉擱下筆,問:“這個人,你識得否?”

周萍道:“雖說三品以上的朝官有好幾個,可這等樣貌,這等氣度的,若不是戶部侍郎沈奚,那便非新上任的正二品左都禦史柳朝明柳大人莫屬了。”

蘇晉沉默了一下,聲音輕飄飄的:“我猜也是。”

大理寺這條道兒,是徹底被堵死了。蘇晉躺倒在榻上,想起四年多前,她被亂棍加身,昏死在路邊。只有晁清來尋她。風雨連天,泥漿沾了他的白衣袖子,他將她架在背上,索性連傘也扔了。蘇晉渾渾噩噩間說了聲謝,晁清腳步一頓,悶聲回了句:“你我之間,不提謝字。”

受恩於危難,結草銜環以為報。

周萍方起身就聽見叩門聲。天未明,蘇晉站在屋外,眼底烏青,大約是輾轉思量了一整夜:“小侯爺的密帖呢?拿來給我。”

周萍原還困頓著,聽了這話,陡然一驚:“你瘋了?”

蘇晉不言語,徑自從一方紅木匣子裏將密帖取出,帖子左下角有一鏤空紫荊花樣,裏頭還寫著一道策問。

這樣的信帖面上瞧著沒甚麽,裏頭卻大有文章——當今聖上以文治國,每月命各翰林院士分發策問,令諸皇子作答,時限三日,答出無賞,答不出卻有罰。收到這樣的密帖,大約是哪位殿下躲懶,找下頭的人代答。

宮中規矩嚴苛,雖說密帖經手之人甚少,但若鐵了心要查,也不是查不出的。半年前,欽天監一名司晨就因幫十四殿下代擬了一道策論被活活打死。

蘇晉將桌上一杯冷茶潑到硯台裏,碾墨鋪紙,落筆就答。周萍在一旁看得觸目驚心,連忙將門掩上,跟過來問:“昨日我要燒這密帖,你攔著不讓,心裏就有這打算了?”

蘇晉“嗯”了一聲。

周萍急忙道:“你找死麽?知而慎行,君子不立危墻之下。”

蘇晉淡淡道:“危墻雖險,尚有一線生機,總好過屈身求人。”

周萍要再勸,外頭有人催他上值。匆忙洗了把臉,走到門前,回頭看蘇晉仍舊一副筆走如飛慷慨赴死的形容,只好叮囑:“你要找晁清,我替你想轍,你莫要沖動,切記三思而後行。”

蘇晉沒擡眼,回了句:“記得幫我畫卯。”

策問論的是中興之本,蘇晉答罷,收拾好筆墨出門。外頭又在落雨,雨絲如斷線,細且密,她回屋取蓑衣,想了一想,又取了那柄天青色油紙傘。這是柳朝明的傘。蘇晉想,此一行,若能撞見柳朝明,便將這傘歸還了。

周萍說三思而行,她不是沒有聽進去。可有甚麽辦法呢?她實在不願欠旁人什麽,點滴之恩,便要湧泉相報,而晁清相扶相持之恩,竟要以命相搏了。她這一生注定艱險,長此以往,還是與旁人少些瓜葛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