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冊 第三十七章 伍被鄒陽(第3/5頁)

“鄒陽知道吳王欲反,便用秦朝滅亡的教訓為隱喻,勸諫吳王劉濞不可謀反。吳王不聽。當時景帝已經即位,景帝同母弟弟梁王貴盛,於是鄒陽、枚乘和嚴忌便離開吳王投靠了梁王。後來吳王劉濞和楚王劉戊果然聯合趙齊五王謀反,這便是七國之亂。梁王派韓安國和張羽奮力抵擋七國聯軍,功最大。鄒陽和枚乘也因曾經正言勸諫名聞天下,遊於危國而免遭屠戮。”

綠萼和小蓮兒端坐在下首,你看我我看你,雖是滿肚子疑問,卻不敢說話。芳馨嘆道:“如此說來,皇後提到的伍被,定然是和鄒陽相反的人物了?”

我頷首道:“不錯。伍被是漢武帝時淮南王劉安的謀臣。淮南王劉安是漢高祖劉邦的兒子淮南厲王劉長的長子。武帝到了二十九歲,衛皇後才生下皇長子劉據,立為太子。太子未立之前,有一年劉安去長安朝請,武安侯田蚡在灞上迎接劉安,拉著劉安的手推心置腹道:‘皇上沒有太子,而大王您是高祖長孫,身份貴重無匹。一旦宮車晏駕,皇位非您莫屬。’”

小蓮兒低聲問綠萼:“什麽是‘宮車晏駕’?”

綠萼悄悄道:“‘宮車晏駕’就是皇上駕崩。”

小蓮兒皺皺眉,忍不住道:“那田蚡也真是膽大,竟敢這樣說話。漢武帝當時還不到二十九歲,正在壯年,焉知他將來不會有太子呢?”

我笑道:“不錯。所以田蚡死後,漢武帝得知此事,龍顏大怒道:‘若田蚡活著,這罪過足以滅族。’

“這淮南王劉安本來就居心不良,聽了田蚡此言,便更加按捺不住謀反之心。伍被便是淮南王帳下的第一謀臣,淮南八公之首,曾參與著作《淮南子》,也算是個才子。淮南王多次問他造反能否成功,伍被皆言天下大治,情勢與陳勝吳廣揭竿而起的時候大不一樣,造反絕不可能成功。淮南王便將他全家關入大牢,數月之後又放了出來,強命他出謀劃策。伍被無奈之下,只得獻了一計。

“他提議劉安偽造聖命,四處逮捕無罪的諸侯和世子,又命百姓遷去朔方屯田守邊,命官吏催辦,想借此挑起漢廷和諸侯百姓之間的矛盾,趁此亂機,發兵造反。然而淮南王卻蠢得連這條計策都聽不進去,幾番猶豫,終於被漢廷發現,只好絕望自裁。伍被當時已經向漢廷出首,俱言劉安反事,武帝本不想殺他。廷尉張湯卻說,此人為淮南王獻策謀反,罪大惡極,不能赦免。於是伍被終被殺掉。《漢書》曰:伍被安於危國,身為謀主,忠不終而詐讎,誅夷不亦宜乎![92]”

小蓮兒聽得入神,道:“這是什麽意思?”

我笑道:“這便是說,伍被身在謀反之國,不能將忠心貫徹到底,被皇帝誅殺也是很應該的。”

小蓮兒吐了吐舌頭:“這伍被其實並不想隨淮南王造反的,這樣也被殺掉,做臣子可真是太難了。”

我微笑道:“伍被的死,可算平常。那鄒陽從吳王劉濞處出走,投靠梁王,被梁王的兩個寵臣羊勝和公孫詭所害,投入獄中,梁王險些殺了他。幸好他文采口辯極佳,從獄中上書,打動了梁王,這才幸免於死。連鄒陽這樣正直的人都不免被讒害,況且伍被?”

芳馨沉吟道:“皇後提起這兩人,是想姑娘做棄暗投明的鄒陽?”

說了這麽一大篇話,早已口幹舌燥,於是將栗子羹一口飲盡。心頭一片清涼,手也不抖了:“姑姑是知道的,去年夏天我查俆女史被刺一案時,皇後就疑心熙平長公主了。雖然後來查出翟恩仙與長公主府毫無幹系,但皇後的疑心總沒消除。”

芳馨一驚:“皇後娘娘以為姑娘知情,所以叫姑娘像鄒陽一樣投靠明主,而不是像伍被一樣……那麽,皇後娘娘命姑娘為華陽公主講韓信和蒯通的故事,也是借以敲打姑娘的麽?”

我細細打量著這只包了金邊的定窯白瓷碗,碗口映出我細細的金色眉眼,陰郁而冷峻。定窯的白瓷是覆燒的,所以碗口粗糙,俗稱芒口。包以金邊是為了遮蓋芒口,卻也增添了華貴之氣。世事便如這只定窯白瓷碗,有華麗的金邊,有粗糙的芒口。我微微一笑道:“我只知道翟恩仙才是刺殺皇後和俆女史的元兇。我很願意為皇後開釋疑心,但要我攀誣長公主,卻是不能。”

芳馨恍然道:“怨不得姑娘說,當世並沒有吳王劉濞和淮南王劉安!”

我冷笑道:“不錯,我當時若說自己要做鄒陽或者伍被,便是承認我的恩主熙平長公主便是吳王劉濞和淮南王劉安了。”

芳馨撫胸道:“當真兇險!”

忽聽綠萼道:“姑娘行事向來光明正大。皇後怎能疑心姑娘?”

我側轉了身子,歪著頭道:“這些日子,咱們漱玉齋受過的疑心還少麽,連靜嬪娘娘和小皇子的性命都搭進去了,還怕皇後這點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