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章(第2/2頁)

從東門到西門,比預計中的速度要慢,夏玉瑾久等葉昭未至,卻見伊諾皇子出乎意料地打開城門,率東夏鐵騎,氣勢洶洶,正面迎戰。他心裏緊緊懸起,握著的刀柄被汗濕透。腦子裏不斷盤旋著“怎麽辦”三個大字。

“敵軍進攻,必須迎敵。”鄭將軍不容置疑道,“請主帥發令。”

可是,肩上是無法負荷的盔甲,□是騎不熟練的駿馬,手上是一碰即斷的假刀。

羸弱郡王如何能戰?

若迎戰,主帥假冒的真相被拆穿,該如何是好?

若不迎戰,證明主帥膽怯,情形會更加惡劣。

時間無法拖延。

圍繞著夏玉瑾的將軍與親衛們,陷入徹骨的恐慌,聰明人已經可以預見軍心動搖,兵敗如山倒的局面。

誰可力挽狂瀾?

“阿昭告訴過我,”夏玉瑾提起大刀,扭了扭僵硬的脖子,高傲地擡起頭,“她說過這種時候主帥要做的事只有一樣……”

所有人目不轉睛地看著他。

“文死諫,武死戰。越是惡劣局面,將軍越應先身士卒!所以,跟我沖……”夏玉瑾舉起刀,指向伊諾皇子,猛踢馬刺,咆哮著發號施令,“跟我沖!”賽玉郎急忙替他發出命令。

白色駿馬,銀色身影,騰空而起,毫不遲疑,直沖東夏大軍。

就算把血灑盡,就算頭顱落下,就算明知送死,他也要帶著將士們所有的勇氣,向前沖。

因為……

“我是天下兵馬大將軍!”

帥不畏死,卒有何畏?

大秦將士被主帥的英勇鼓舞,不甘示弱,策馬跟隨,士氣高揚,誓與主帥共生死。

戰鼓再擂,旗幟飄揚,激昂吼聲震天響。

萬軍叢中,他一騎當先。

伊諾皇子肩上舊傷,再次隱隱作痛,他恨恨擡手,弓弩手再次搭箭,射出。

隨著雄雞高啼,啟明星在空中漸漸褪去。

漫天箭雨,罩向那條銀色身影。

隨著通陽城墻墻頭,太陽從東邊緩緩起處,有大秦軍旗迎朝陽展開。

血染修羅,提著玄鐵鞭,率精兵,俯沖而至……

德宗十五年,祈王反,勾結東夏入侵,天下兵馬大將軍葉昭率軍抗敵。東夏王戰中身亡,大皇子哈爾墩退,三皇子伊諾傷,群王爭儲,東夏陷入五十年混亂。

德宗十六年,祈王降,賜死,謚號“狽”。戰後,南平郡王攜妃葉氏與江北扶無名靈樞歸京,途中誕一子,今上喜,賜名天佑。

德宗十七年,葉柳兩家多番協商,無名靈樞入葉家祖墳,立碑葉柳氏,引多番猜疑,柳家及南平郡王妃皆不語,成千古懸案。

德宗十八年,神武將軍秋老虎德行出眾,太後懿旨,尚守寡多年的榮陽公主,夫蠻妻悍,興致相投,舉案齊眉。

德宗十九年,南平郡王妃誕一女,封華河郡主。

德宗二十三年,太後薨。

德宗三十四年,帝崩,太子登基,改年號德明。

德明三年,南平世子夏修文勤學苦讀,中舉,南平郡王攜妃於秦河岸擺十日流水宴,奢華無度。據載,妃醉,拍案:祖宗十八代庇佑!南平郡王醉答:全因像我!華河郡主曰:妹願助你繼續頭懸梁錐刺股。

德明四年,南平世子逃亡。

德明五年,南平世子抓獲,娶翰林院學士嫡長女林氏為妻。

德明六年,華河郡主逃亡。

德明七年,華河郡主下嫁遊擊將軍嫡次子。

德明十五年,天下兵馬大將軍葉昭解甲掛帥。

德明十六年,南平郡王攜妃逃亡,大江南北,市井江湖,皆出現其行蹤。行俠仗義之舉,時有聞之,受百姓深愛。

德明二十三年,南平郡王攜妃歸。

德明二十八年,南平郡王薨,享年六十有八,妃哀。葬於皇陵,百姓皆稱“俠王”墓。

德明三十年,南平郡王妃薨,享年七十有二,三軍送葬,帝親率百官至,追封太子太保,宣武公,謚號“忠貞”。立碑撰《女將軍書》,民間戲曲評書《葉家女將》《女從軍行》《貞烈傳》流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