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兩段往事(第3/4頁)

她不知道他是太子。

他不在乎她是丫鬟。

不需要身份權貴,不需要傾國傾城,只需要適合地點,適合的兩個人,當對上眼的那刹那,便知道這是今生今世最適合的那個人。

竹馬青梅,情竇初開,她和他,一見鐘情。

丫鬟不能識字,但父親親自教了母親識字,母親聰慧,天賦極高,她為配得上父親而拼盡全力,刻苦用功,很快琴棋書畫樣樣拿得起,放得下。可是沒有用,大秦國的女子,出身注定一切。

父親娶來了太子妃。

太子妃出身高貴,明艷動人。

母親卑微,退去一邊。

最初以為,只要小心殷勤,就能和睦相處。可是她沒想到,只要父親的心一天在自己身上,太子妃就一天不會饒恕她。待父親登基後,隱忍換來的是不分青紅皂白的痛打和訓斥。她終於意識到,如果自己再天真下去,就連性命都會丟掉。

父親處罰了皇後,向母親發誓:“阿瑜,別怕,我會保護你一生一世。”

母親笑著應了,卻在夢魘裏不知哭醒了多少次。

她咬著牙,學會堅強,小心翼翼,一步都不肯踏錯。處處提防皇後,小心應對其他嬪妃,終於生下了皇長子。

都說皇室無真情,父親卻是真心愛自己的。

五個皇子,他是唯一一個可以坐在他膝頭,手把手牽著寫字的孩子。他是他親手喂過梨子的孩子,他是他牽著手逛花園的孩子,他是可以抱著他撒嬌的孩子。半夜夢醒,怕黑哭啼的時候,他恰好宿在清華宮,聞訊過來,悄悄在床頭告訴他:“你是夏家的好孩子,天命庇佑,要有勇氣,不要哭。”然後叮囑奶娘宮女們為他多點一盞明燈。

母親站在旁邊,靜靜地看著父親,表情是多麽的溫柔?

燭光錯影,這份靜謐的幸福仿佛能持續到永遠。

先帝聽信讒言,任用小人,處事昏庸,忽視朝政,脾氣暴躁,沖動易怒,不是個好皇帝。

可是,對母親,他是個好男人,對祈王和長樂,他是個好父親。

他用盡一切手段,為他們母子的平安護航。

唯恐專寵瑜妃招惹嫉妒,他便廣納美人,寵愛呂妃,任憑其跋扈弄權,轉移恨意。

他唯恐皇後秋後算賬,幾度想廢立太子。

滿朝文武反對,太皇太後極力制止。兼太子忠厚,待百姓溫和,待兄弟親和,沒有豺狼心腸,也沒有過錯,實在找不出廢棄的理由。

父親一意孤行。

母親聽聞此事,跪地勸阻,勸父親:“大秦是夏家的大秦,妾身微不足道。應以大局為重,勿忘了祖宗章法。”

父親素聽母親的勸,他長長嘆了口氣,此事終於作罷。

皇後仿佛不知道這件事,越發慈祥親切。看著他的眼睛裏都是帶著笑的,若是他想吃什麽喝什麽,就連是太子的東西都送給他,弟弟對他尊敬備至。讓愚蠢的他有了錯覺,嫡母是天底下最好心的女人,太子是天底下最善良的弟弟。他回到宮中,甚至向母親誇獎皇後賢惠,太子厚道……

母親只是笑著聽,聽完後,輕輕地說了句:“沒有翅膀的鳥兒,飛得多高,就摔得多慘。”

他不太明白。

母親嘴角露出一抹苦笑:“傻孩子……”

她看著花園裏怒放的牡丹,年輕的臉上,是說不清道不明的憂傷。

所有的怨,所有的憂,待父親走來,又換做明媚的笑容。

卑賤出身,無依無靠,愛上了雲端中的高貴太陽。

沒有翅膀的鳥兒,為了等待她的太陽,願意高飛,直到被狠狠摔下的那瞬。

她無悔。

從雲端摔落的瞬間比想象中更早。

父親被掏空的身體是忽然垮的,快讓人措手不及,快得讓他來不及安排身後事。

母親出身低微,為了愛,她也不願弄權,不願做任何有損先帝利益的事情,所以沒有娘家支撐,他雖得父親寵愛,卻因出身被文武百官所輕視,能得到的力量太低,剩下也是為博先帝寵愛而依附的小人,大樹倒塌猢猻散。

母親將他找去,告誡,“如果將來我出什麽萬一,你只要護好自己,護好妹妹。”他忽然察覺不妙,開始布置,心裏還抱著一點點期望,就算削職為民也無所謂,只求保下母親和妹妹的性命。

皇後哪能讓太子留下不容庶兄的惡名,皮笑肉不笑地拒絕了。

所幸父親臨死前將他的封地安排去江北,遠離上京紛爭,另外召來他和長樂公主,特意吩咐他盡快接母親去江北安享晚年。然後強撐著最後的氣,拉著他的手,弱不可聞的聲音道:“願吾不生於帝皇家,願吾兒不生於帝王家,願吾女不生於帝王家……”

天子不重情,重情不天子。

一生悲劇。

隨後不到半天,先帝賓天,在一群努力用帶蒜味帕子擠眼淚,哀號不絕的宗室百官中,他是哭得最傷心的人,他哭的不是皇帝,是愛他的父親。